第四十八章:和談(第2/4頁)

“如果拓跋剛不同意呢?畢竟我祖父還在韃靼人手裏,萬一我們給拓跋剛上了刑,他們報復到我祖父身上,那可如何是好?”蘇奕鳴憂心忡忡地說道。

江清越攤了攤手:“那就沒辦法了,我們已經是盡人事了,你又舍不得讓你妹妹去使美人計!”頓了頓,她接著說道:“不過我估計不太可能,畢竟蘇老將軍年紀大了,肯定沒有拓跋剛抗揍,拓跋剛活的肯定比老將軍久,說起來還是我們占便宜了!而且拓跋剛年輕,未必想這麽早死。”

蘇奕鳴一陣無語,但是江清越說的還真就是這個理,不過這次的事,讓他明白了一件事,難怪世子爺那麽器重江清越呢?看看這兩個人心狠手辣時的樣子,簡直如出一轍啊!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蘇奕鳴麻溜地去傳話了,拓跋剛聽完,簡直目瞪口呆,他怎麽都沒想到,江清越居然都開始威脅他了!果然中原人都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可是……可是他還真的沒法子。

沒辦法,拓跋剛不想成為出氣筒,只好去寫信回去,督促著交換人質盡快達成。

韃靼人那邊收到拓跋剛的信,無奈之下,也只好答應,盡快約定好日子,交換人質。

關於韃靼人這麽痛快就答應了,周睿安還覺得有些詫異,畢竟韃靼王可是有十多個兒子的,其中也不乏英勇善戰的,少一個拓跋剛還真不覺得少,可是這韃靼人卻顯然很重視拓跋剛的性命,倒是讓周睿安覺得很是詫異。

不過周睿安並沒有在乎,左右是拓跋剛的事,很快,交換俘虜的日子就定在了四月初二,這是拓跋剛強烈要求的,他實在不想在這待下去了!

至於交換人質的地點,則是定在了南山外。

現在拓跋剛看到南山就氣不打一處來,寶藏沒找到,自己還做了俘虜了!簡直是奇恥大辱。

交換人質那天,二皇子和周睿安都沒有露面,去的是方明坤和蘇奕鳴,這是方明坤強烈要求的,二皇子不露面,他卻是不能躲著的,蘇奕鳴更不必多說,他是必須去的。

拓跋剛是林哲遠親自看守的,也是由他出面去交換的蘇良義。

韃靼人把蘇良義帶出來的時候,蘇奕鳴看到他,心裏狠狠地揪了起來,他精神矍鑠的祖父,居然滿臉風霜,一身疲憊,只有一雙銳利的眼,還支撐著他一身的精氣神。

好在看外表,蘇良義並沒有受到折磨,看來韃靼人並沒有對他用刑,倒是讓周睿安松了一口氣。

雙方弓箭手虎視眈眈,似乎只要稍一風吹草動,便要大幹一場,好在兩人走回去,平安交接,也沒有發生亂子,倒是讓雙方都松了一口氣。

蘇奕鳴急忙下馬,去攙扶蘇良義,蘇良義幹枯地手緊緊地抓住了蘇奕鳴的手腕,張了張嘴,一雙通紅,卻是半個字都說不出來。

將士,以馬革裹屍為榮,失手被擒,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恥辱,他甚至還不如死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韃靼人並沒有為難他,羞愧和自責,已經足夠讓蘇良義煎熬了,所以不過短短幾天,蘇良義整個人都頹廢了下來。

蘇奕鳴心裏難受不已,可是他什麽都說不出來,“祖父,我們回家。”

蘇奕鳴扶著蘇良義走到馬車前,,這個在戰馬上征戰了一輩子的老人,有生之年,卻是第一次要坐馬車,蘇良義下唇顫抖,還是扶著孫兒的手,上了馬車。

他老了,真的老了,這些天,他想的一直都是當初和晉王殿下一起並肩作戰的時光,那是何等的快意恩仇,現在他老了,打不動了。

蘇良義閉上了眼,心裏已經做了決定。

和二皇子想的一樣,蘇良義確實萌生了退意,而且還是打算把擔子交給蘇奕鳴,如此一來,他原本的想法也是沒錯的。

在路上,蘇奕鳴簡單的把周睿安做的事告訴了蘇良義,蘇良義神色復雜,最後嘆了一口氣,但面上卻沒有多少喜色。

蘇奕鳴不由得問道:“祖父,世子爺有如此胸襟心計,盡得晉王殿下的風範,你為何還如此一臉愁色?”

蘇良義道:“你以為他這麽大費周章的救我,打的是什麽主意?”頓了頓,在蘇奕鳴怔忡的目光下,繼續說道:“二皇子不過是為了拉攏英勇軍,我們蘇家還有什麽值得人謀劃的?這周睿安打得也是這個主意罷了。”

周睿安把英勇軍的兵權當成了蘿蔔,吸引著毛驢往前趕路,這個比喻雖說有些不太好聽,但正是這麽回事。

二皇子被這個蘿蔔吸引,不顧一切的把他救出來,但周睿安自己,也是在盯著這個蘿蔔,周睿安想要的,不過就是日後他起事的時候,蘇家看在今日的營救之恩的份兒上,就算不支持,也不要幹涉罷了。

蘇奕鳴到底是涉世未深,並沒有想到這一層,但卻瞞不過蘇良義,蘇良義神色復雜地看了孫兒一眼,以前他也覺得這孫兒驍勇善戰,頗有他年輕時的風範,可如今對比周睿安,卻覺得還是過於天真稚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