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後續(第2/3頁)

“啊?”還在困擾如何安置這九位宮妃的建興帝一臉茫然:“朕把她們遣出去,和你有什麽關系?”

“您說呢?”李皇後十分不給面子的學著溫止翻了個白眼:“您是要坐實了自己蠢的名聲嗎?”

其實只要一想,建興帝也明白了李皇後的意思,自古以來能獨寵後宮的,無論是皇後還是妃子都不會有什麽好聽的說法,何況遣散後宮呢?然而也是在剛才,建興帝卻突然覺得溫小儀看不慣自己大約也是有道理的,換位思考一下,若是自己的女人一邊和別人在一起一邊說著心裏都是自己,他一定會吐的。

可見皇後和溫小儀沒有吐自己一身已經很給他面子了,以前是自己拿著名為“規矩”的借口,做這樣對皇後不公平之事,現在既然想通了,就一定要把它改過來。

不過這事兒還是要從長計議,而且由頭一定不能涉及到皇後。建興帝在心裏悄悄做了決定,將這個話題含糊帶過:“阿柔就是翻白眼也很好看啊——朕是說,咱們用膳吧。”

差點沒忍住再翻一次白眼,李皇後讓紫黛傳膳,和陛下簡單的用了一些。建興帝到底還有許多折子要看,又有右相和六部大臣已經等在了乾清宮東暖閣裏,再不走和安公公恐怕要瘋,只能再叮囑了李皇後幾句,帶著人回了乾清宮。

且不說這次“神跡”之後官場震動,後宮裏也被牽扯的不少。原本在李皇後的想法中,後宮女子不得與外界聯絡,又都采選自民間,和世家應該不會有任何聯系,卻忘了皇子公主們會受到伴讀們的影響,進而牽扯到後宮妃嬪。更有像紫檀那樣被世家找到親人後威逼利誘的,一些原本就是出自沒落世家的教養女官們,竟然在後宮中成了一張看不見的大網,隨時掌握著每個人的動向。

當然,大多數人能打聽到的消息,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八卦罷了,如坤寧宮乾清宮這般守衛嚴密,後者如永壽宮賢妃一樣小心細致的,都不會將重要的消息漏出去。只是其中到底有多少可以被有心之人利用的地方,讓皇後娘娘細思極恐,最後還是決定來一次大換血,將每位妃子身邊和宮中重要職位都徹底清洗,確保萬無一失。

一下子少了許多人手,事情卻更加繁雜,皇後娘娘也是焦頭爛額。而陛下在乾清宮裏卻總算是揚眉吐氣了:“範愛卿,這推廣新糧食和技術的事兒朕就交給你了,六部尚書全力配合,朕要在半年之內看到成果。若是有陽奉陰違、弄虛作假的,你給朕從嚴處置。”

右相範大峪率領六部尚書拱手應諾,再不敢推諉。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禮部可做了些秋闈的安排了?”

王尚書便出列:“禮部已經開始安排了。”

建興帝點點頭,也不細問,距離八月還有小半年時間,現在做決定還為時過早,只提點道:“各地若是有考場年久失修的,一定要盡快進行修繕,盡量給學子們提供好一些的環境。”

王尚書記下,應諾退回原位。

“水泥之事,工部,你們可研究好了?”陛下再問工部劉尚書:“你盡快給朕一個確切的折子,就和朕給你看的工匠記錄一樣,要標注清晰,簡潔分明。”

“臣遵旨。”劉尚書不敢違逆陛下的旨意,心裏卻有些發苦,這種奏章可怎麽寫?

“曹愛卿審案子審的如何了?”刑部曹無庸曹尚書是左相鄭默及張、李兩家謀逆案的主審,不過證詞證據早就一應俱全,只需要走流程和斷罪即可。

曹尚書是個高大的漢子,聽到陛下的問話立刻出列:“啟稟陛下,相關案犯已經全部簽字畫押,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臣已經將他們收押在刑部大牢,判決的折子已經交到中書省了。”他頓了頓,還是硬著頭皮道:“只是大公主和駙馬……還請陛下聖裁。”

想到這個女兒,皇帝陛下也是十分無奈。齊嬪是個不愛挑事的,之前的張皇後和現在的李皇後都恭恭敬敬不偏不倚,偏偏她的兩個孩子,無論是親生的大公主還是後來抱養的直王周澤瑯,都只親近榮王周澤玨,卻對李皇後和雍王十分冷淡。這次的謀逆案為牽連甚廣,不過見陛下刻意無視了皇子們在其中的牽扯,大家也都默契的忽略了世家的部分供詞,但只要還有幾分的頭腦的人都能看出來,之前被推在立儲之事最前頭的榮王殿下是與大位無緣了,便是無辜至極的雍王恐怕也要受到拖累。

而大公主周澤珍卻比兩位皇子更尷尬,因為她下嫁的正是前左相鄭默的嫡次子。鄭默在這次的案件中徹底倒台,雖然陛下仁慈,沒有傷他性命,但全家流放是絕對逃不過的。作為鄭家兒媳的周澤珍處境就十分微妙了:若是受寵的,陛下大可以判她和鄭家子和離,今後便是再行婚嫁也是無礙的,然而若是陛下厭棄了她,一個夫妻一體,這位公主就要生死未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