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王謝堂前飛鳳凰(第2/2頁)

王憐花嘆息一聲,尚未解釋,清風已經開口,“娘子,不怪郎君,此人乃是南方人,本不抗凍……”

“住口!”圖恩上前一步,拉著那人的胳膊摸他的衣裳,明明很厚,可全是麻的,麻布透風,穿多少層都沒用,站在這冷風呼嘯的城頭上,隨時警戒敵軍,鐵槍冰冷,怎麽能不凍傷?

圖恩眼淚突然就忍不住了,剛才看見京觀都沒有哭,那樣殘酷的戰場都忍住了,現在卻突然淚水決堤。

“娘子……娘子,小人,小人無礙的。就是難看點兒,一點兒不疼的。”那被圖恩抓著的士兵掙紮了兩下沒掙脫,見著圖恩流淚,更加手足無措:“不哭,怎麽哭了啊,明公,明公……”

圖恩輕輕碰了碰他凍裂的手,黑紫色、紫紅色,帶著褐色的結痂傷疤,“你多大了?”

“小人十七,成丁了。”那士兵憨厚一笑。

圖恩突然轉身撲到王憐花懷裏,嚎啕大哭:“我太沒用了!我怎麽這麽沒用?他才十七啊,十七啊,吃不飽穿不暖!他才十七!”

王憐花摟住圖恩,揮手讓幾人下去,輕拍她的後背,“你很能幹,真的,別哭。城墻上燒的鐵鍋是你打造的,百姓能節約木材燃料,最大限度解決用火。你的水培蔬菜解決了吃菜問題,節約土地種植糧食,才讓我們吃上實心饅頭。集中養雞養鴨,才能給每個人補充營養,不至於餓死餓病。放心,圍城很快能解,勝利在望,不要灰心。”

王憐花知道圖恩哭的不僅僅是這個受寒的少年人,還有被圍幾年,看不到未來的迷茫。這是他們這幾世以來,最困難的時候。

當天晚上,圖恩下了城樓,立刻全面推行計劃經濟,強制的、無償的。在她生活的年代裏,計劃經濟是被批判的,可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計劃體制帶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好處毋庸置疑。圖恩不再用自己穿胡服窄袖引領風潮這樣隱蔽溫和的手段,她直接下令,除了房前屋後院子裏,所有田地統一耕種、統一管理。

有人專門負責育苗,有人專門負責分栽,有人負責管理,有人負責收獲儲藏。流水線式作業,責任到人。所有田地統一規劃,效率更高,能種出更多糧食。

為了提高積極性,幹多幹少自然有區別的,可素有步驟都被打散,流水線、專業化。不要提個體價值,不要說個人利益,不要講究是什麽營養不營養,吃飽穿暖才是最要緊的。

圖恩白天工作,晚上就睡在機房。他們現在沒有棉桃、沒有桑蠶,人吃的都不夠,哪兒有地種桑樹,只能織麻布。填充保暖的物品太有限,柳絮、木棉已經都摘光了,幹草也用上了,遠遠不夠。圖恩想到了羽絨,可羽絨容易跑毛,現在的麻布根本兜不住。

那就改良麻布。

麻布之所以透氣漏風,是因為織得松,為什麽織得松,是因為麻纖維經不起大力拉扯。原本的麻布纖維經不起,那怎樣才能經受巨力?圖恩試過在裏面加各種藥劑,她對植物的親和力都發揮不了作用,這是麻的天性。

藥劑不行,就試著用物理手段。把麻線劈成細絲,再螺旋扭緊,當初吊橋上的鋼纜就是這樣扭起來的,上千噸的大橋都能吊起,麻布經得住拉扯,兜得住羽絨,應該不成問題。

耗時耗力,工藝復雜,終於解決了韌性的問題。爾後有是收縮度的困難。棉布為什麽那麽吃香,因為它自身帶著彈性,植物天然的優勢,它天生親膚、能儲存熱量,是最好的保暖布料。

麻怎麽也辦不到。

圖恩用織造緊密卻死板的棉布,用來做羽絨胚子,解決了跑毛和透風的問題。

那天見著藥師穿著蓑衣從雨中跑來,突然靈光一閃,油布啊!

她教人發豆芽還用油布呢,油布不透氣,她思維定式居然沒想到油布可以做最最外面的外袍,那才是最擋風的。不透氣就不透氣吧,冬天不需要透氣性。

松垮垮的老式麻布做內衣,不親膚,可也不紮人。新式緊麻布做的羽絨衣,薄薄一層跑起來能熱出一身汗。外罩一層油布做的衣裳,最大限度保暖。最外面穿著藤甲,這是山中特種老藤,柔韌、解釋,用機器編造的鎧甲又輕又扛打,比皮甲都不差。還有一雙蓄羽絨的手套,能包著耳朵的帽子,油布做外層的保暖靴子。捧著這樣的全套衣裳,那個曾看著圖恩嚎啕大哭的士兵,忍不住紅了眼眶。

“明公和娘子,真把咱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