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過年準備(第2/3頁)

古家二老的戶口已經遷到了生產隊了,所以他們才能參加勞動賺取工分,隊上也會給分糧食。只是部隊上平時還是會補貼點錢票給他們,逢年過節時也會有些特殊的供應可以領取。所以二老也是有自個兒的供應本的。

但是因為這年代好些東西不是你的供應本上有,就能保證一定能夠保質保量的被你給買到,這還要得碰巧趕得上糧店什麽的有供應才行呢。

古家小姑在百貨公司上班,百貨公司所在的地方算是城市的中心主街了,那裏不僅有百貨公司,像是國營飯店,糧油店,副食品店,供銷社,郵局什麽的也都聚在那一塊兒街區。古丹華又是做這個工作的,自己也是當家的主婦,跟糧油店的工作人員時常接觸,平時百貨公司有什麽瑕疵品要處理的她也會提前給人家捎信兒,有來有往的相互便宜。

所以古家買供應這件事兒好多時候都是她在幫著張羅,跟認識的朋友打好招呼,提前把自家的那份留出來。雖然不是每次都要找人幫忙吧,不過在一些要緊的時候,比如節假日和年關前,還有平時來了什麽稀罕的物資的時候,那這些關系和人脈都是能起到大作用的。

老古家的年貨就在古老爺子一趟趟進城,還有孩子們每次回來時都會捎帶點兒,就這麽慢慢的給置辦齊全了。

這年頭,農村普遍面臨溫飽困難的問題,平時家裏幾乎天天都是紅薯、玉米粥、紅薯面饅頭和面條就著鹹菜糊弄肚子,只有到了春節,才能勉強吃上回白面饅頭(收獲的小麥絕大部分繳了“公糧”,供應給了城市人口)或者肉餡兒的餃子這樣難得的好飯。所以農村裏對於過年這件事兒,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那都是十分期待的。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孩子憧憬過年,還因為這時候他們能有“新”衣服穿了。過年前,家裏的母親會把全家的被褥和衣服翻新一遍,拆一些舊棉被和棉衣,把裏面的棉花捶打一下祛除灰塵,把棉被棉衣的裏表洗一下,縫制成“新”的棉衣棉被。於是乎,過春節孩子們就算是有了所謂的新衣新帽穿了。

由於天氣冷,古家都是把拆洗的被褥衣服什麽的放在主屋燒炕的房子裏慢慢烘幹的,所以這拆洗工作就開始的早,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

好在古家村靠著大山,不缺柴火燒,畢老太太又是和善人,不會去計較燒柴多了浪費。所以冬天裏她和陳紅春漿洗衣服的時候都是兌了熱水的。家裏要燒炕,灶上常年的溫著水,冬日裏不管是用來喝還是洗漱做飯洗衣的都是極好的。可別小瞧了這點兒熱水,它能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裏少受好些罪,少生好多病。尤其是對家裏需要操持家務的女人來說,這一點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除了拆拆洗洗之外,過年當然還少不了要進行大掃除。

畢老太太是個幹凈利索的小老太太,平時家裏就被她打掃的十分幹凈整潔。這臨近年關,那更是不遺余力的以著近乎是洗房子的程度在打掃了。

桌椅板凳,床上地面這些自不必說,連平時不太清掃的房梁都要站在梯子上整個的灑掃一遍。當然了,這活兒是兒子們回來幫著給幹的,老太太也上了年紀了,可不敢叫她這麽的爬高上低的。

除了房間裏,前院中庭和後院也都被畢老太□□排著全部給收拾了一遍。古家的院子裏鋪的都是大青石磚,說來平時就經常灑掃,不像別家的土路那樣刮個風下個雨的,就會弄得滿院子塵土飛揚泥濘不堪的。

裏裏外外的都收拾幹凈了,就到了過年的重頭戲,也是華國人自古都看重的——吃。

這個年月不像後世那樣經濟發達,交通通訊便利,商業繁榮。對於年貨和過年期間的食物完全可以不用提前準備。反正就是大年三十兒的時候,超市也都還開門營業呢,一點兒用不著擔心準備不充足會大年下的餓肚子。

但回到這幾十年前的現下,這時候過年那真的是要提前準備好整個正月要吃的食物的。因為這時候過年大家統一的都放假了,城裏的糧油店、供銷社、國營飯店什麽的都停業了,要是不自家自個兒準備好了,那就只能餓肚子了。

而且華國人還十分講究要過個好年,就是就算是辛苦了一整年,大年下的也要盡量吃得好,否則將來的一年就會吃苦受罪,還不吉利。華國人的團圓文化和好吃這是出了名兒的,大年下的一家子聚在一起,都會盡量做些好吃的來慰勞過去辛苦的一年。

準備吃食,那就少不了肉。

這年頭想吃牛肉羊肉基本不太現實,就是條件好點兒的人家,過年能殺只雞買點豬肉的,城裏的遇上供應了,能弄來條魚的,這都能算的上是過了個好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