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在農村做遊戲(三合一)(第4/6頁)

當年那些跟自己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們,古明妍已經記不清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了,但是那時候天真懵懂的跟玩伴們一起擁有過的快樂,直到現在她都還記憶猶新。每每重溫回想起的時候,才了解到自己對那幼年快樂的記憶是那樣的深刻,從不曾忘記過。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遮掩了這些曾經的快樂,這些曾經自己以為早已遺忘了的,在這不經意間好似又都被找了回來似的。古明妍此時真心的覺得,能再來一次真好,能再一次擁有童年真的太棒了。

除了這些對於男女性別比較區分的遊戲之外,大家玩兒的更多的還是能夠一起參與的那些遊戲。比如滾鐵圈、打沙包、打水漂、丟手絹這些,還有在冬天裏玩冰噶,掏雪洞,在山上往下滑爬犁,夏天的時候爬樹掏鳥蛋,打水仗,秋天鬥蛐蛐等等。

因為才加入小夥伴們的團體不久,所以這些遊戲有的古明妍參與過,有的只是聽小夥伴們提起過。不過光是聽著大家的形容,她就覺得好玩的不行,古明妍決定有機會的話自己一定要每個都試上一遍。

其實要不是古明妍現在的小孩子人設不方便,她都想每天回去寫寫日記還有遊戲後的遊後感什麽的,把這些有意思的事和自己玩遊戲時候的心情都好好的記錄下來。

現在她有點能體會到上學的時候,老師為什麽讓同學們天天寫日記周記的,然後出去郊遊或是學校組織的任何諸如看電影、爬山等等這樣的集體活動,都要求學生們寫遊後感、觀後感這些的了。這不僅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更有一層讓同學們從小就學會記錄自己的生活、記錄生活中各種美好的回憶和快樂的情緒的意義在裏面呢。

那個時候古明妍也覺得寫這些無比厭煩,甚至出去玩兒的時候還會因為想著要寫遊記或是看電影要寫讀後感,都不能好好的放下心來玩兒和認真的看電影了。

還記得那個時候,要是學校組織去烈士陵園這些地方參觀的話,大家都會花錢買人家景區的介紹手冊,就是為了之後寫遊記的時候有東西可抄。甚至大家還會規定好誰誰誰只能抄到哪裏,就是為了避免大家都寫出一樣東西的小聰明了。

現在想想,這些寫出來應付老師的遊記、周記、日記的,要是當初真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好好的記錄下當時每天的生活和心情,出去玩兒的時候自己的體會,哪怕只有幾行字,但只要是真實的真情實感,而不是在假期後面幾天著急忙慌的邊查天氣,邊在日記裏編造每天都幹了些什麽的話,等到後來長大了再看看這些,會是多麽的珍貴回憶啊。

因為你再也沒辦法回到那個時候,體會只屬於那個時候的自己的情感了。現在想來,當初那樣的糊弄老師糊弄自己,還真是有點可惜呢。

還好,古明妍想,自己現在還有一次機會,希望這輩子的自己能夠對自己真實一點,不要欺騙和應付自己,真真實實的活一回。

除了遊戲,孩子們平時的娛樂還包括了唱歌謠什麽的。

當然啦,唱歌這些也都大半是跟遊戲配合著一起的。

比如在玩‘抓羊羔‘(遊戲玩法類似於後世的老鷹捉小雞)的時候,古家村的小盆友們就會唱:“咚,咚,快快跑,跑快幹啥來?抓您的羊羔來。俺的羊羔咋著來?吃俺二鬥高粱二鬥麥。到下年還給您?不行!天上掉下個銀娃娃,抓著算你的,抓不著歸俺啦!”

或者是玩‘扯皮條’時候,分成兩班對唱,接不上來的算輸,內容是這樣的:“

扯皮條,拉皮條,

您那門裏幾年高?

三年高。

扯紅馬,帶櫻桃。

櫻桃紅,切紫菱。

紫菱紫,切蔴子。

蔴子蔴,切幹茶。

幹茶幹,切黑碗。

黒碗黑,切糞堆。

糞堆臭,切臘肉。

臘肉辣,切面瓜。

面瓜面,切雞蛋。

雞蛋滾,切涼粉。

涼粉涼,切冰糖。

冰糖冰,切正東。

正東是您啥家?

是俺叔伯哥的丈人家。

姓啥?姓潘。

鉆個騾馬俺看看。“

像是這些個,古明妍就不會了,畢竟這不是單純的技術和規則,這是包含一地的風俗和文化的。再加上裏面還夾雜著方言的發音,她就更不會了。

所以為了能更好的融入小夥伴們當中,她也只好跟著好好從頭學起,一遍遍的跟著哥哥姐姐們唱。最後會唱了後,古明妍還想著要是有機會了,她也要把這些童謠給一並的記錄下來才好。

畢竟這種鄉間遊戲的口傳歌謠也能夠算作民俗文化的一種嘛。這些只在口耳相傳的歌謠也會因為之後這些孩子們慢慢的長大而被忘記,要是早早的傳給了下一代了還好,要是沒有的話,豈不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