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接下來幾天, 顧沉依舊利用業余時間把整個西部老城區逛了個遍。拍了無數照片,做了無數考察,利用吃飯的時間去一些老城區, 包括城中村的小飯館裏采訪街坊鄰居,詢問他們對於拆遷這件事有什麽看法。

發現大多數人對於拆遷的想法只有兩種。一部分人是盼著趕快拆遷, 開發商要麽給錢要麽分房,只要補償給到位,能讓他們過上拆二代的幸福生活。什麽文物修復遺跡保護鄉土人情,壓根兒就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而另外一部分, 主要是上了年紀的人, 就頗為看重這個居住的環境。覺得在四合院裏住了大半輩子,鄰裏鄰居都熟了,幾乎是一輩子的人生軌跡都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裏頭。真要是拆遷了,就仿佛大半輩子的歲月也隨著那些被拆掉的磚瓦門窗土崩瓦解。仿佛連人生都沒了意義。

這部分人,就是無論開發商給多少錢,都不想搬的。

而無論當地的街坊鄰居們想不想拆遷, 還有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那就是整個西部老城區的開發範圍中, 也只有一少部分建築存在著歷史遺跡的功能,具備文物修復與保護的價值。剩下大部分老城區, 包括城中村的建築, 由於房屋老舊, 管線老化,再加上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原因,根本就沒有任何修繕維護的價值。而這一部分區域因為地處規劃中心位置, 如果想要拆遷的話,光是拆遷補償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顧沉初步換算了一下,光是拆遷預算這部分, 都快趕上在東城郊區建兩條商業街了。

開發成本如此高昂,別說政府能不能同意,首先開發商就不能幹。

顧沉嘆了口氣,覺得開發西部老城區這事兒果然任重道遠。他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顧沉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搜集了大量自己認為有用的資料,包括從西城區圖書館的故紙陳堆裏翻出了有關夫子廟,貓耳胡同,蓮花池子和其他一些有文物修繕價值的老舊建築的地方志。寫了一篇足足有三萬字的,還是圖文並茂的,有關於如何把開發西部老城區與文物建築修復融合在一起的,這麽一個半論文半策劃書的東西。在周五上午準時交到了邢教授的手上。

邢教授翻看著得意門生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搞出來的策劃書,驚喜之余還略微有些好奇:“你這次怎麽這麽主動幹活兒?”

又被教授一句話拆穿自己總是摸魚開小差,喜歡得過且過的小心思,顧沉微微尷尬。

好在邢教授只是逗了一句,就回歸正題:“你是想要把開發西部老城區和修繕歷史建築結合在一起,突出鄉土人情,用這種情懷來吸引外商參與投資開發?”

“你覺得這個策劃的可行性大麽?”

顧沉點點頭:“我覺得應該沒問題。”

顧沉指了指自己在策劃書最後,附上的那幾位商業名人錄。裏面詳細羅列了幾位企業家的生平——生於A市長於A市,因為求學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移居海外,或者在港澳灣三地有了自己的事業。如今年過半百熱衷慈善,並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頻繁的提到過很懷念家鄉。

顧沉還特別細心的把這些采訪片段截取出來,旁邊羅列上這些企業家在內地做慈善的總結。包括捐建希望小學,圖書館,孤兒院,資助學生,修橋鋪路等等事跡。

“如果我們溝通的好,能夠說服這些人。我覺得他們至少有能力,也有意願做這件事。”顧沉說道。

邢教授點點頭,看著策劃書中間部分,顧沉還拍了好多張夫子廟,貓耳胡同,蓮花池子等西城區地標性建築的實景照片,又用黑體加粗標注上“煽情”兩個大字,略微疑惑:“這又是什麽?”

顧沉有點不好意思:“就是想請一些文學大家寫寫回憶錄或者散文小傳之類的東西,喚醒人們對於老城區鄉土人情的不舍。就是故土難離,故人難聚之類的。能勾起人鄉愁別緒的。”

賣賣情懷,最好能夠感動那些企業家,讓他們拿出錢來幫助西部老城區的開發建設。同時滿足政府對於吸引外商投資的需要。

顧沉詞窮說不出來,用眼神拼命示意邢教授:“您懂的。”

邢教授挑了下眉:“你還蠻有想法。”

頓了頓,又好奇的追問道:“那你為什麽沒自己寫兩篇?”

顧沉噎了一下,不太想說,最後還是不甘不願的說道:“……沒憋出來。”

邢教授:“……”

邢教授險些被顧沉耿直又憋屈的小模樣逗到笑出聲來。笑過之後,邢教授也不得不感慨,覺得顧沉這個學生最大的優點就是執行力太強。他從來不會糾結一件事應不應該做,而是跳過這個階段,直接想辦法去把這件事做成。不管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不計較是不是真的能成功。就全力以赴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