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2/2頁)

再其他的郡守一律完蛋,要麽逃跑,要麽叛變投降。

特別是二次投降吳軍的零陵郡守郝普,簡直讓劉備的臉火辣辣疼。

至於糜芳,荊州方面不提,益州也沒問,仿佛忘記了這個人。

究其原因,實在是太過寬厚,讓郝普可以毫無顧慮的二次降敵。投降速度之快,簡直跟策反的內應一樣。

吳軍背盟來襲期間,最先積極起兵反抗的是土夷酋帥,這些人沒有被吳軍挫敗,反倒拿到戰爭紅利。

這讓荊州士人,尤其是襄陽一帶的士人臉上無光。

吳軍來襲期間,雖有習珍、樊胄這樣誓死抵抗的襄陽人,可更多的力量來自土夷酋帥。

劉備讓出江夏時,土夷酋帥起兵反抗吳兵,程普殺大小酋帥三百余人;湘水之盟時,長沙土夷反抗吳軍,黃蓋掃平這股叛亂後也勞累卒於軍中。

如果不是麥城決戰打的酣暢,以吳軍對陣夷兵的一貫優勢勝績,荊南起兵的土夷酋帥絕對會被血洗。

可問題就這麽明晃晃的擺在面前,喪膽的吳軍沒時間收割夷兵,土夷酋帥已通過軍功在荊州站穩腳跟,還多融入新編成的左軍。

一流的荊州士人在劉備身邊當參贊,或擔任益州各處的郡守、縣令長;二流的荊州士人、豪強追隨劉備入蜀當軍吏,現在成長為少壯派將領。

三流的荊州士人留守本土,前有湘水之盟拙劣表現,再加上這次的不堪表現……讓諸葛亮真的有些頭疼。

如果荊州人在益州當家做主,荊州政務、軍務卻讓土夷出身的酋帥、三流豪強把持……這會炸鍋的。

至於怎麽處理,諸葛亮一時也沒有辦法。

可與荊州土夷酋帥牽連很深的田信、馬超包括黃權在這個關鍵時間裏犯錯誤,讓解決荊州問題出現一縷隙縫。

左軍的指揮結構沒問題,唯一問題是夷兵的比例有些高。

特別是田信小小年紀好為人師,固然能加快夷兵漢化,可也讓許多生性桀驁的土夷酋帥得以開啟智慧,踏上軍功升遷的高速通道。

跟著田信,幾乎升官是最快的,快的足以打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