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

八月初二日,到了漢水流域秋汛之際,南陽兵各部乘船撤歸,增固南陽戰場。

江陵城中秋雨泛濫如若瓢潑,不出田信預料,新的南郡郡守李嚴前來上任。

不是田信能掐會算,而是資歷、地位到了後,眼界裏合適的人選就那麽幾個。

馬良、李嚴驗收府庫核對賬冊後,算是交接完畢。

忙完這一切已到日暮時,雨勢稍稍減小,李嚴在陌生的郡守府裏散步,好熟悉這裏。

兒子李豐隨同散步,李嚴臉色沉肅:“諸人多勸我明日應拜謁關侯府邸,並遣人前往麥城遞送拜帖。關侯府邸多女眷,我以為貿然登拜有所不妥。而麥城遙遠,我實有心探望君侯傷勢,又恐流言中傷、詆毀。”

李豐輕笑:“父親是擔憂君侯閉門不見?”

“呵呵。”

李嚴回了個笑聲,田信途徑江陵時發生的事情已經傳到東征前線,吳懿勞師動眾來迎接,田信見都沒見;馬良擺譜約定次日再見,結果馬良差點沒見到。

吳懿的臉面是丟盡了,只要吳懿還想要臉,今後會跟田信離的越來越遠。

漢口決戰後田信返回後方養傷,軍功審計、申報,繳獲物資分配等事都交給了李嚴負責。

李嚴也有些摸不準,不知道自己把事情做的好不好,反正有一點是公認的,他自己也認,他的這條命是田信拉回來的。

漢口決戰最重要的東西就三樣,一個是敵軍首級,一個是繳獲的戰馬,一個是繳獲的鎧甲器械。

敵軍首級好分配,總斬獲可以算在劉備頭上,這是皇帝親征,選人用將的是劉備,總戰績掛在劉備頭上沒問題。

漢口決戰跟南岸夏口決戰、江面水戰也能合在一起計算,那兩岸總指揮就是大將軍關羽,漢口決戰的斬獲算在關羽頭上也是合適的。

田信作為漢口戰場的指揮、主將,拿到這筆斬獲功勛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戰役斬獲功勛沒人能抹除,李嚴也管不到這個層面的事情。

他能管理的是中低級軍吏的戰功審核,和繳獲物資的分配。

羽林騎士、蕩寇騎士損失的戰馬補充後,多出的都給了田信,眾人對此沒有異議。

唯一有爭執的是繳獲的鎧甲,征北軍擴編後就缺乏鐵甲,可前線漢軍遺棄了許多鐵甲急需要補充。

繳獲的鎧甲勉強也就夠前線漢軍重新完成武裝,沒有盈余的,所以田信沒得到新的鎧甲份額。

其中關鍵點在於南陽兵的鎧甲補充,南陽兵是出了名的窮。

郡尉鄧輔五千人所部只有十分之一的鐵甲,其他田豫、文聘兩軍麾下都是豪強部曲拼湊而成,為了從南岸快速撤離,他們遺棄了全部的鎧甲。

而李嚴、黃忠殘部也遺棄了許多鎧甲,繳獲的鎧甲究竟是給征北軍留一份,還是補充給南陽各軍?

當時李嚴一沖動劃出來補充給南陽各軍,南陽各軍畢竟要快速撤歸參加防守戰役,急缺鎧甲。

這是一種合乎時宜的分配方式,本以為可以理直氣壯去跟田信解釋,可距離江陵越近,李嚴難免心虛。

誰讓自己是南陽人?去解釋這個問題,先天就有些立不住根腳,有扶持鄉黨、拉攏人心的嫌疑。

鎧甲分配給南陽各軍,哪怕這種行為再合乎時宜,也違背了軍中能者多得的慣例、原則。

劉備不幹預這件事情,關羽也沒有幹預,李嚴獨自承擔下一切責任,才有了現在的猶豫不決。

如果田信不給面子,那自己軍中威望會遭受嚴重打擊,南陽各軍拿了自己分配的鎧甲不假,可這些人誰能拉自己一把?

誰讓自己違背了軍中原則,拿征北軍的份額去做好事?

軍中是講道理的地方,也不能講道理。

比如現在,南陽各軍拿了李嚴給的鎧甲,他們卻很難記李嚴的好,因為這是違反原則的事情。

可李嚴做錯了?

沒有,整個荊州沒有鎧甲儲備,南陽各軍撤歸南陽參戰,必須重新武裝。

那解決的辦法、源頭在哪裏?

在田信,田信認可李嚴的操作,那大家都好,南陽軍會感謝李嚴,感謝田信。

可世上哪有如此完美的事情?

田信若是認可,豈不是等於告訴大家,在符合大義、大局的情況下,別人可以替田信做主,讓田信吃虧?

這又回到最初的節點,說簡單了,就是田信給不給李嚴面子的事情。

李嚴心虛,不覺得自己有這個面子。

可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又必須要拜訪田信,要自己把臉送上門去,交給田信來處置。

李嚴思緒變化頗快,一會兒是想去又不敢去,一會兒又是敢去又不想去。

李豐也衡量這個問題許久,給出自己看法:“父親,拜訪君侯乃是公務。再者,孩兒聽說君侯重人而輕物,推崇物盡其用。父親細心解釋,以君侯之賢明,自能體諒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