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

夏歷十月二十五日的夜,約在申時六刻日落,酉時天黑。

酉時四刻至戌時四刻之間,即一更天。

歷法、時間發展有變化,唐以前是一種,唐以後是一種。

對重新學習天文歷法的田信看來,這種看似很大的差別……他就根本不知道這種發展變化。

他印象中,子時應該從零點開始算,零點到兩點之間的兩個小時,就是子時。

很慶幸,在唐以前,他這個印象是沒問題的,因為日晷是唯一通行的時間測算工具。

唐以後時間測算工具得到發展,可以甩開日晷。為了照顧小學生,也為了順口,就稍稍改了五更與十二時辰的對應關系。

所以唐以後的一更天,就是整個戌時,戌時之後的亥時,就是二更天,再後子時就是三更天。

可能是盛唐長安美妙、熱鬧、發達的夜生活促成的這一項改動吧,需要對夜裏時間進行更準確的劃分,但這一切對田信沒意義。

其實二十四小時制度並不難推廣,只是相對於十二時辰多了一層細分,一天還是九十六刻,這個不會改。

不像上古改制,將一天十時辰百刻改為一天十二時辰九十六刻。

如果推廣二十四小時制度,那麽這個小時制度是根據‘時辰’來細分,這個時辰跟‘北京時間’規劃的北地地區時辰、小時對應關系一致。

區別也很明顯,那就是因為時差的原因,各地的小時跟‘北京時間’不一樣,因為地區跟北京所處經度不一樣。

比如現在集結在宛口參戰的各支軍隊,以小時制度來描述,那就是葉縣當地時間下午五點三十二三分日落;以北京時間來說,就是下午五點四十五分左右。

在以當地時間為準的情況下,推廣小時法反而很簡單,根據日晷換算就行了。

這樣就能細分時間,將分、秒概念鋪開……但缺乏準確、方便的時間工具,關鍵是便捷。

以小時來描述的話,二十三點魏軍開拔,各部就緒到位真正發起進攻,大約在四更天,即淩晨三點、四點左右。

當夜薄雲遮蔽月牙,馬超有些緊張。

張遼很恐怖,打孫權逍遙津之戰宣傳的是八百破十萬,馬超眼裏這不算什麽,這種戰役換自己和田信來打,也能打出來。

但白狼山之戰,絕對是張遼的封神之戰。

這一仗馬超沒有信心打出來,哪怕與田信、關羽聯手,也有失手的可能性。

那一戰曹操聽郭嘉建議拋棄輜重,親率主力部隊,翻山越嶺大迂回到烏桓、二袁聯軍背後,步騎奔襲一月時間。

面對倉促集結的烏桓、二袁聯軍,曹軍將士多有惶恐,只要戰敗,或打平手,他們將全軍覆沒,無從幸免。

這種關鍵時刻裏張遼請戰,激勵曹操,曹操將自己的長麾交給張遼,由張遼指揮全軍作戰,得以大勝,斬蹋頓、名王十余人,俘虜烏桓部族二十余萬,內遷收納為烏桓精騎,也得以徹底解決袁氏力量,保證了後背安全。

張遼白狼山戰功之大,以至於短期內無法封賞,過了許久,才拜為征東將軍,這跟魏王國的四方將軍平級,還要高出半級。

起碼名義上,魏王國的四方將軍是曹操的臣從,而張遼與曹操依舊是漢帝國的臣子,只是分工不同。一個是魏王、九賜、出入警蹕、用天子儀仗的漢丞相,另一個只是漢征東將軍。

正是白狼山決戰打出了遠超預期的戰果,次年劉表病逝,才有了曹軍險些一戰平荊州,二戰平天下的戰略機會。

張遼邊郡豪強出身,精熟邊軍戰法……現在如張遼這樣還有漢軍邊軍戰法傳承的人沒幾個了。

如果張遼放開宛口通道,放縱漢軍主力部隊進入平坦的中原……那麽張遼再掌握三五萬騎兵,那漢軍將十分兇險,稍有紕漏,就有被張遼全殲的可能性。

張遼就這麽可怕,今夜張遼絕對會來進攻,馬超有些心虛。

別說他,關羽、田信也都不敢大意,大家抱團走過來,誰都怕被張遼摸走手裏的底牌,反制己方。

馬超遲疑不定,問當值軍吏:“護軍何在?”

“回公上,護軍巡視各營夜禁一事,約在二更返歸。”

馬超取出早已書寫的錦囊帛書遞出:“速速發往北府。”

親信軍吏雙手接住漆封的錦囊帛書,遲疑模樣:“公上,如今送去,恐使北府憤怒。”

“不送,北府更怒。”

馬超仰頭看一眼陰沉沉缺少光線的夜空:“夏侯高義而豁達,能體諒孟達、徐祚、申儀之眾,也應能理解我之難處。”

軍吏不再言語,點選精騎,手持火把沿著澧水向後奔馳十裏進入東西展開的木墻甬道,這處甬道外圍,星羅棋布引燃草苫,火焰照明,探照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