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

田信望著天際一抹青白色,騎乘蒙多走出營門小吊橋。

鐵蹄踐踏木橋,總擔心木橋斷裂,或者被蒙多一蹄踏出一個坑洞。

二十六營兵以組成八個行軍方陣,以及兩個布置在側翼的騎陣。

八個行軍方陣分左右兩列並排行軍,遭遇戰後能以最小的運動軌跡完成變陣,變成一個九宮格的方陣。

大軍通行必須要有暢通大路,根由就在這裏,必須要達到武裝列陣行軍的寬度才可以。

只有這樣的道路,才適合大軍攜帶輜重迅速通行,不怕遭遇戰,也不怕被對方小股部隊據險控扼道路。

而眼前,在曠野交戰,又不需要保護繁冗的輜重,排成兩排行軍僅僅是為了方便迅速行進。

但軍中依舊有許多車輛,車輛是田信眼中最便捷、通用的軍用器械,是移動的防禦工事。

車輛被護在中間隊列,足有五百余輛獨輪車被改成重弩車,此外三百余輛畜力牽引的車輛裝載備用的軍械。

這些獨輪車改造的重弩車前方裝有沖陣、防禦用的突出木刺;也裝有環形護盾,可為弩兵抵禦弓弩打擊,使弩兵能從容填裝、瞄準、射擊。

這僅僅只是田信對器械的偶爾改造,無非就是武剛車、戰防炮炮盾的結合。

所謂木牛流馬,大概就是這類東西。

這次能拿出五百輛弩車,那麽不能擊潰魏軍主力,殲滅其有生力量,那麽下回……自己可能就要面對魏軍五千輛弩車。

田信既害怕敵人在狹隘空間裏對自己使用床弩……易地而處,自己也想用密集的床弩、重弩去殺傷、打擊敵人。

以器械消耗換取對方的吏士損傷,自然是賺的。

他身後戎車架著大鼓,鼓吏交替擂響,北府兵踩踏鼓點,前後相繼向北而行。

身處戎陣之中,當腳步聲與鼓點一致時,步伐錯亂的人,會不自覺糾正步伐,以與整齊的鼓聲合拍。

以至於距離戎車大鼓較遠的吏士,聽到的更多是腳步聲。

“君上!”

騎將姜良從前隊而來,他手裏提著兩串鐵蒺藜:“賊軍夜中布置鐵刺、木刺,今倉惶向北逃竄,多有遺留器械。”

田信接住表面有銹跡的鐵蒺藜,昏暗光線下也能看到銹跡輪廓,應該是生鐵澆鑄造成的。

對鐵質要求不高,開爐冶鐵,就能澆鑄四角鐵蒺藜。

這個時候東邊起伏山丘輪廓山露出小半個橘紅太陽,隱約能看到馬超的左軍分為步騎,正向北銜尾追殺。

姜良親自拿鐵蒺藜過來,自然不是讓田信更改命令,或指揮前陣,只是讓田信重視這件事情,使用騎兵時多一些衡量。

沒有打掃戰場,清理這類蒺藜木刺或陷馬坑前,騎兵沒有必要的話,還是穩妥行軍為好。

任何一匹戰馬都是寶貴的,獲取產馬地前,要珍惜使用。

北府兵打頭陣的虎牙、鷹揚二軍以輕兵開路,使用長矛紮刺地面,檢查陷阱。

也不耽誤時間,武裝結陣行軍本就緩慢,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清理安全通道。

二十六營兵盡出,但外六軍十八營只有近六百人,余下的都是守營、值夜的吏士,精神疲憊休要休養,休整後會來參戰。

或作為生力軍投入戰場,或戰事不順,這三千留守吏士也可以來做接應。

不能指望馬超分兵來接應,做了初一,就要防備十五。

東面,馬岱繼續統禦騎士追逐、搜尋掉隊的魏軍零散什伍。

此時樂綝、張虎交替掩護後撤,布置的陷阱讓馬岱進展緩慢,田信無法接受騎兵不必要的損耗,馬超更無法承受騎兵損失。

劉備有財力從涼州補充馬匹,補充來的戰馬優先供給中軍使用,或者分給關羽、張飛;田信的兩支騎營都是從魏軍手裏一點一滴搶來的。

說的嚴重一點,田信的騎兵都是拿血換來的,是田信自己的血。

哪次出陣,不是田信親自突陣解決戰鬥?

快速解決戰鬥,才能俘獲許多騎士、馬匹,否則騎兵是最難俘獲的。

至於馬超在羌氐之間的威望……只要能帶著羌氐抄掠,他們可以追隨馬超,也能追隨曹真、曹彰。

反正羌氐部族牧養的馬群是沒道理輕易送給馬超的,這是要付出代價的。相對比其他人,馬超只是跟羌氐更容易接觸、交涉、達成協議。

他的這點優勢,正被田信大跨步追平。

就問一句,羌氐部族強盛,還是巴人板楯蠻更強?

羌人持續東遷二百余年,形成了先零羌為主的東羌聯盟,在桓帝時期,漢軍徹底摧毀東羌聯盟,將戰線重新推回河湟之地,這才有了西羌河湟義從。

羌人想要逃離酷寒、競爭激烈的涼州西部,難道就只有東遷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