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2/2頁)

向南而行,夏侯尚突然呵呵做笑,直呼其名點評起來:“都說何晏虛浮,我看秦朗也不遑多讓。何晏幼年尚能畫地為家,不入武帝家室,秦朗卻是坦然接受,巧言作色頗得武帝喜愛。其父為張翼德所殺,如今卻不見急色,張口國家大局,閉口譙沛鄉黨……如此遺忘根本之人,豈能大用?”

夏侯玄靜靜聆聽,思索這番評論。

猜測曹丕心性代入曹丕視角來看這一切,危難之際始終四處雲遊的秦朗入仕,充為驍騎校尉,看似理所應當。

可秦朗表現的不是很好,行為並不純粹,有太多的變通。

曹丕喜歡變通的人?

不,曹丕一點都不喜歡識時務、會說話、會搞事情的人,這種人在曹丕眼裏與衣服、鞋子一樣,只有合不合身,合不合腳的區別。

這種人不值得惋惜、在意,殺了就殺了,拋棄就拋棄。

曹丕喜歡的是頑固之人,聽話的頑固人。

秦朗的表現跟頑固絕緣,現在又這麽積極的聽曹真的話,可見缺乏恒心,缺乏原則性。

與之相比,漢軍陣營裏堅持原則的人太多了。

正因為有原則,漢軍上下、同僚相互信任,隔著數百裏地也能相互聯動,打出戰術配合。

不由想起了衛將軍趙雲,這是個很有原則的將軍,攻克成都之際依然能保持冷靜,以犧牲自己前途的方式避免劉備犯錯,將所有吏士對劉備的不滿吸引到自己身上。

大魏怎麽就沒有這種舍己為國的將軍?

想到這個事情,夏侯尚不由輕哼做笑,思索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趙雲不是譙沛人,敢阻攔譙沛人集體變身為軍功地主豪強,為了熄滅譙沛人的不滿,只好借趙雲頭顱一用。

如果趙雲是譙沛人,那肯定先開除趙雲的譙沛籍貫,再把這個胳膊肘朝外拐的叛徒砍了,借趙雲腦袋安撫軍心。

沒法比,也不能比,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道路、風格。

或許當年關雲長掛印封金而去,除了敬愛劉備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關雲長的籍貫……不是譙沛人,不姓曹,也不姓夏侯。

不是武皇帝誠意不夠,而是關羽不姓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