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

錦馬超的兒子模樣的確討人喜歡,虎頭虎腦的,坐在那裏不時微微扭頭斜目去看虎欄裏的虎群,即緊張又期望的樣子。

大半年沒見,馬超的衣著品味又高了一些,不再是受封公爵時的鮮亮紫色,而是細布勾花,只在肩袖、衣領有暗紫紋飾,背後刺繡一輪燃燒烈焰包圍的紫日。

馬超坐在一側,右手握著一柄素絹折扇,講述江夏局勢變動。

江夏守將丁奉已經決定舉義,就丁奉的待遇問題陷入爭論,遲遲不決。

現在大漢各軍,除了劉家、三恪及馬超之外,余下擁有私人部曲的只剩下李嚴、夏侯蘭。

其他人的部曲或被兌換為食邑,或瓦解。

就丁奉的事,馬超說起來一波三折,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滿是風涼話:“起初大軍將發,丁奉願效仿棘陽侯。棘陽侯何等功勞?區區江夏一城如何比得上棘陽侯所獻舟船輜重?”

當時徐祚的反戈,極大緩解了荊州軍急缺的軍械、糧秣;間接使漢軍、吳軍的水師大型戰艦的數量持平。

就徐祚所獻的那批大型戰艦,荊湘二州用兩年時間才能造出來;換言之,徐祚的反戈,是促成劉備東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即反應出江東人心不穩,也讓漢軍水師力量與吳軍齊平,有了那麽一個橫掃江東的戰機。

從戰略上來講,徐祚反戈,使漢軍縮減了一年的修養期;而現在一座江夏孤城,軍民人口合計也就一萬多人……有什麽戰略意義?

徐祚反戈後,是田信力保徐祚的待遇,是關羽給田信背書。

現在丁奉想取得徐祚的待遇,僅憑江夏孤城是不行的,也沒有一個類似田信、關羽的存在願意信任他,為他擔保。

荊州治中從事甘述的份量不足以為丁奉擔保,關平有心擔保,卻因身邊的親黨反對,遲遲不能給與丁奉一個準確的答復。

以至於拖到現在這場局部戰爭因旱情而取消,丁奉所要求的基本待遇只能一退再退。

現在丁奉只要求漢軍出兵接應他後撤,但漢軍更希望他堅守江夏城,等到秋收後漢軍再發兵向東。

接應丁奉,最少要出動萬余軍隊……如今是旱情,許多人力投入到水利方面,實在擠不出接應的軍隊,和後勤人力。

馬超笑容狹促:“今徐盛率軍萬余駐屯舉口,丁奉已受猜忌,我又無力接應。他若早早舉兵,又豈會如此為難?倒是孝先勇名冠絕當世,若是能親往漢口,徐盛不敢追擊,自會放任丁奉率部歸漢。”

田信細細聽著,策反丁奉的事情對自己來說不是機密,關平也有相關的書信陳述此事。

關平只在信裏闡述丁奉欲求不滿,難以說服;現在從馬超嘴裏看這件事情,應該是丁奉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滿足。

否則馬超直接罵丁奉貪鄙、目光短淺即可,絕不會嘴下留情,遮遮掩掩,意猶未盡的說到此事。

與關平有聯系,馬超多少要回護關羽的面子,興許還顧及了自己的感受。

對於馬超的試探性提議,田信略作考慮說:“丁奉是甘興霸托付家室、宗族之人,必有不俗之處。然我系國家重臣,無有詔令,不宜幹涉江夏戰事。”

自己手裏不缺丁奉這樣的名將種子;丁奉手裏握著的三千甘寧部曲,也漸漸貶值。

如果是劉備東征之役時,丁奉舉兵反戈,肯定會有不俗的待遇……如果這樣,當時留在江東的甘寧子孫就完了。

甘述歸漢時,丁奉本可以舉兵相隨,但還是顧前顧後,沒有施行。

甘述就如探路石,已經取得荊州方面的極大重視……這種時候丁奉若率部來歸,自然是一時佳話。

可丁奉並無相關舉動,這讓人心裏不是很痛快。

丁奉麾下戰鬥力量主體源自甘寧部曲,他是擔心率部歸漢後,部曲歸附甘述;還是擔心像周胤那樣瓦解部曲,暫時閑養起來?

總之荊州方面五郡爭舉,公府同征甘述的場面十分盛大,丁奉卻沒有做出相關的回應姿態,這讓荊州各處有所誹議。

現在又談條件,漢軍主事的關平及左右人心裏有芥蒂,實屬正常。

在談判中拖一拖,結果拖出一個旱情來,那就從頭再談……談判中,徐盛率領三支大吳新軍入屯舉口,就近監視丁奉。

如果丁奉變心了呢?

不管什麽原因,讓丁奉產生其他想法……若派軍隊去接應,或自己本人去接應,都是一場災難。

自己質疑丁奉的誠意,關平、馬超會不會質疑?

肯定會質疑,信任危機已經爆發。

說話間田信心思打定,說:“孟起將軍,我以為旱情今年若是消退,明年若不復發,也該有澇災。近期實非用兵良機,不宜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