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

碼頭邊,羊耽來迎妻子,目送夏侯霸離去。

他作為泰山人,漢軍北伐期間因種種考慮,被曹丕違規任命為泰山郡守;別的郡守還能棄官潛逃,他逃都沒地方逃,為了保全鄉土,只好交聯各方,一邊遙遵洛陽朝廷的命令,一邊又接受曹植、劉封的調遣。

滿寵一把火燒光吳軍的戰意,也加速了青徐二州的向心力。

泰山人自然是不能繼續做泰山郡守的,青徐防線的漢軍兵力薄弱,又出於親自到江都朝廷這裏請罪、遊說、交朋友、觀望形勢等等考慮,就在夏侯霸護衛下舉家遷來。

羊耽的妻子辛憲英也是素紗遮面,這種妝容正火速流行於貴戚女子之間,出行時戴著鬥笠、素紗,既有朦朧之美,還能遮蔽陽光,還能阻礙疫氣。

辛憲英在江都待了幾天時間,也就縫制了一頂素紗鬥笠,以便出行。

她素來極有看法,與丈夫走在橘林館、軍營之間的硬化地面:“麥城士民殷富,果真家家有織機,無有織機也有旋車紡機,實難想象。鄧邑士民流傳麥城富足,如今眼見為實。”

三十六七歲的她正是閱歷、精神專注的黃金年齡,十分感慨:“各處街道整齊規劃,雖不如鄧邑寬闊,但也勝在潔凈、繁華。幾處勾欄女閭取樂之處,路無醉人,實乃盛世、文明之邑。”

羊耽也在麥城街坊裏轉了一圈,麥城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城墻,只有七個坊。

這七個坊夾在沮水、漳水之間,南北展開一共兩排,左邊西三坊,右邊東四坊,東四坊與漳水橋之間就是麥城磚砌軍營,軍營北邊就是橘林館。

兩座碼頭,小碼頭在軍營邊,大碼頭在西三坊;沮水流量較小,人工開挖、擴展出一片河灣用來停泊船只,充當碼頭。

村、莊、裏社、鄉社、亭舍還有各種聚落、鄉邑、縣邑都是有墻壁的,小的有裏墻,大的有城墻。

麥城有坊無墻,這是典型的‘大都無墻’,沒有了築城耗費,也方便規劃,利於商業交流,好處有太多……唯一缺點就是安全感。

羊耽也是感慨頗多,與妻子來到路邊涼亭歇腳,一時不知該怎麽形容。

對於盛世……當代人誰見過真正的盛世?

見過雒陽繁華的老人尚存,也有許多亂世老人擔心子孫後人遺忘亂世,寫了許多漢末都邑的記錄圖表。

將記憶中的盛世模樣用文字記錄,這是他們對過去的懷念,是對未來的期望。

沒人清楚真正的盛世,只有各自想象中的盛世。

而田信用了快四年時間,發展出來的麥城,已經有了一種盛世的輪廓。

麥城不是一步步發展來的,幾乎是跨越性的發展,每一步跨出還都正確的踩對位置。

幾乎找不到第二個麥城,鄴都人口稠密不假,可普遍都是聚集起來耕種的士戶人口為主;曹丕的洛陽更是一個大軍營,一切為了軍事進行服務。

南陽宛城本是天下有名的大邑,可黃巾以來的戰亂徹底摧毀了這裏。

新修築的鄧邑雖然規劃的頗有氣象,可隨著北府改編,田信遷移人口開發嶺南,鄧邑以驚人的速度開始衰敗。

與鄧邑隔岸比鄰的襄陽至今空蕩蕩的,一點也沒有劉表時期的繁華。甚至襄陽城中有大片的宅基地、空地被開墾,成了農田、菜地。

江都也是,江都士戶追隨關羽遷移江東後,江都龐大、成熟的手工業群體也沒了,原始的貿易網絡被摧毀。

現在江都固然空闊,沒人跟朝廷百官的家屬,仆從們爭搶生存環境,可他們的生活反而更不方便。

原來拿著俸米還能換點日常用品,或者換取士戶的勞役服務,現在不僅不好換,還要付出更大代價。

也只有麥城,特立於亂世之中。

一時思緒繁多,羊耽說:“兄長見麥城紙張質白而韌,又廉價易獲取,有意隱居此地,重編家藏。”

這是不做官了,轉頭向學術積累做發展,將機會留在未來。

辛憲英想到了家人,父親辛毗是曹丕的侍中,弟弟又是宿衛洛陽宮城的郎官。她不方便露面,才趕潮流,制備了遮面鬥笠。

夫家不能躋身漢室朝堂,那今後魏國落敗,誰能援手辛氏家族?

辛氏家族本世居隴西,光武帝時東遷到潁川陽翟;辛毗之兄辛評追隨韓馥,又改投袁紹,最後跟大部分汝穎士人一起追隨袁譚,二袁內戰,導致一家被審配處死。

說是士族,可苗裔寡薄,經不起挫折。

漢室朝廷對他們這些世家並不看重,否則也不會請托夏侯霸護衛,甚至也不用主動到江都來尋覓機會。

思索前後,辛憲英道:“兄長必受蔡大家指點,如今漢室如日中升,自不需錦上添花。我聞橘林館乃鄧公主為陳公所修,極受陳公喜愛。我家遷移避居此地,今後也好與陳公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