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

田信過韓城後,向北邊上郡的膚施縣移動,這裏是馬超的駐地。過上郡後,就是北地郡、安定郡,最後走街亭入天水郡,再走渭水、陳倉回關中。

巡視不僅方便他掌握各縣具體的人口、經濟、物產狀況,也有象征實際統治的意思。

上林苑,昆明池。

留守的陸議出遊至此,審查鑄幣工作。

等他出發時,這裏也就能鑄造出四百萬銅幣,他至多督運三百萬到江都;另外湘州、武昌、嶺南一帶承擔二百萬鑄幣的押解工作。

每個五銖錢重四克,品相飽滿質地厚重,一千枚五銖錢以麻繩連成一串,這就是一貫錢……一千文是一貫,明朝是七百多文一貫,有所不同。

明朝七百多文一貫,因為官錢、劣錢的區別、折算,所以明朝的‘一貫’可能有一千多,也可能就七八百,每個銅幣的品相有程度不一的貶值。

所以就物品價值衡量來說,一貫就是一貫,但具體多少銅錢得另算。好在大宗交易有銀子,緩解了銅幣的流通壓力。

這次田信鑄造的五銖錢就品質來說,已經超過兩漢的任何一次鑄幣。

銅幣出場檢驗的方式也簡單,一千個五銖錢是一貫,用麻繩穿成一串,掛到天平上……只要誤差小於五枚五銖錢,就算合格。

檢驗合格的五銖錢就這樣一串串的仿佛一個‘銅柱’裝入箱子裏貯藏,每個箱子裝滿後,由陸議親自用印封藏。等他出發時,再開箱用麻袋裝載銅幣,以車船、扁擔的方式運到上雒,然後就能走丹水水運,向江都直接水運。

因此運輸難點就在於七盤嶺與藍田關之間的這段路線,相當於半個武關道,余下都可以依靠丹水、漢水進行運輸。

一萬錢四十公斤,三百萬錢看似很多,其實調撥一千人就能輕易運到丹水上遊。

運輸不存在問題,就擔心錢幣質量出現疏忽,引發關羽的問責。

在孫氏家族眼皮底下活了這麽多年,陸議最大的優點不是統兵、執政,而是謹慎。

就在陸議專心操持鑄幣驗收工作時,虞世方照例發往關中的軍情通報抵達。

稍稍引發一點混亂,隨即許多人就來找陸議……陸議看著這群聞戰而歡欣鼓舞的人,心情是很復雜的。

既有身為其中一員而身後鼓舞、感染的喜悅,也有難以釋懷的憂慮。

封侯拜將,如今北府體系內,能統領一軍的,幾乎都有侯爵在身。

去年光復關隴,再到今年年初時調離六百余人的中層軍吏轉任地方擔任縣令長、縣尉,這給了其他中高級軍吏極大的緊迫感。

如果再不建立軍功,他們會被全面培養,素質更優秀,且更年輕,敢打敢拼的青壯軍吏頂替。

軍中啟蒙,再廣泛選士,開啟了一條寬敞的上升途徑。

中高級軍吏既享受過麾下吏士素質卓越的好處,可到了非戰爭時期,他們自然就感受到了來自優秀部下的壞處。

從資歷、年齡上來說,中高級軍吏都是轉任地方的優先選擇。

可郡縣長官是很難獲取封侯機會的,留在軍中繼續掌兵才有可能獲取最終的紅利。

他們迫切需要戰爭,需要更多的功勛晉升軍階……按著現在軍中的慣例,只要晉升到少將,那最次也能當個食邑百戶的亭侯。

有爵位和沒爵位,是兩種待遇。

不是田信要淘汰這些老人,而是希望他們遠離戰爭,去做更安逸的工作。郡縣才是國家根基,現在有足夠試錯、容錯、改正的機會,可以慢慢練手、學習。

如果等後面大規模培養的軍吏熬資歷熬上來,那現在中高級軍吏的處境更尷尬。

面對這些人,陸議不疾不徐反問:“公上如今在何處?”

“應在夏陽周邊,明後兩日會往上郡。”

“公上既在夏陽,那我等知情時公上如何不知?此事公上自有衡量處斷,我等靜候即可,無須急切。”

陸議見有人欲反駁,就笑問:“難道諸公以為魏國敢大舉來攻?即不敢大動刀兵,我又大張旗鼓,豈不是令敵國笑話?”

來訪的諸人個個被反問的堵住嘴,總不能枉顧事實,在這裏強說魏軍很強,還敢主動進犯。

現在都很急躁,只要糧食儲備到一定程度,那隨時都可以開啟滅魏戰爭。

這種滅國級別的戰爭,誰都不想錯失機會……只要現在發動戰爭,那他們留在軍中的時間會延長,很有可能等到滅魏戰爭爆發。

可陸議積威深重,這些人無功而返,但也逼的陸議去拜訪關姬,看看關姬對這場戰爭是否感興趣。

關姬現在很忙,她正研究落水與肺炎之間的關系……這是關興信中的疑問,接收江東以後,才清楚知曉當年漢口反擊戰時對吳軍造成多大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