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

自諸葛亮、姜維聯合下令開戰的第六日,也是司馬懿撤歸廣宗城的時間。

這一天駐屯南陽的鄧艾第八常勝師、駐屯徐州的賀景第十五昭義師齊齊向北開拔。

有斷斷續續的軌車協助運輸,也有沿途兵站做補給,故行軍之初進展神速。

自開戰之日起,諸葛亮向東接管繼軍的指揮權,以魏延為先鋒大將,老將賀齊為隨軍副將,諸葛亮本人隨繼軍渡河後將負責太行山以東的平原地區指揮,是東路主帥;由兗州牧徐庶、青州牧龐林負責組織後勤補給的輸送。

整個東路軍有第十二蕩寇師、第十三征虜師、第十四昭仁師、第十五昭義師;以及規模兩倍的郡國兵、征召民壯。

缺乏騎兵力量的東部戰區最大的任務就是牽制魏軍平原地區的主力;並顯露出缺少騎兵的劣勢,吸引魏軍,給魏軍一個勝利希望的錯覺,以作糾纏,為其他三路軍隊爭取行動時間。

不給東部配屬大規模騎兵,自然是有一番綜合考慮的。

滅國戰役,已經不能單獨考慮軍事問題,更需要給政治讓步。

要給魏國打出致命一擊的是關隴兵團所在的西路軍、中路軍,同時也只有這樣安排才能把魏軍主力留在河北平原,然後一口吞掉,達到一戰滅國的戰略目標。

否則收拾不幹凈,魏國君臣向北逃亡,匯合幽雲六鎮的遊牧力量,勢必成為邊境大患。雖然不擔心魏軍能反攻中原,可這會極大妨礙戰後的大休養。

而關隴地區已經有成熟的牧區規劃,再向中原輸送、遷徙漢僮部族的話,有些得不償失。

中原沒有成熟的馬場,兩淮地區的牧場才走上正軌,還不足以向中原方面提供大量戰馬,所以中原方面客觀上不具備組建成建制騎兵的條件。

這樣也就使得關隴的騎兵力量可以集中使用,獲取山西戰場的絕對野戰優勢。

魏軍山西戰場的總指揮是曹真,曹真手裏才有多少騎兵?

騎兵不足,他就不敢野戰。

不敢野戰,那就喪失城外的控制權,只能放任府兵橫行。

現在的騎兵已經不是漢末、群雄時期的騎兵,這些年的沉澱、發展,騎兵新式裝備已經全面列裝,新式騎兵的戰術在戰爭陰雲刺激高速發展。

得益於田信、蒙多這傳奇的重裝組合,雙方新式騎兵都以重裝化為發展主方向。

傳統的輕裝、中裝步騎、以及理念上克制騎兵的弓弩部隊統統被重騎克制。

誰的重騎多,誰就有戰場大優勢。

這已經是雙方軍吏的共識,缺乏重騎兵,或者重騎兵劣勢的情況下,軍吏會避免野戰。

戰爭的主角,似乎已經由重步兵過渡為重騎兵。

因此山西戰場的魏軍放棄外圍,步步退縮集中在主要幾個據點以作長期防守的準備;魏軍後縮堅壁清野,府兵就順利推進。

自然地,在崇尚重騎兵力量的當下,諸葛亮的東路軍在賬面的劣勢很大,似乎發生野戰會很危險。

仿佛給司馬懿送一個大餃子,這就是東路軍團目前存在的最大意義。

司馬懿能否能吞下這個餃子,或者被這個餃子噎死,都已經跟關隴方面暫時無關了。

所有棋子都已經砸出去,誰也無法回頭再做調整。

為方便匯總各方信息,田信的指揮大本營轉移到潼關西站。

此刻姜維已經從弘農向北渡河,已率領弘農的部隊向北翻閱中條山,將會做出向安邑進攻的聲勢,以迷惑魏軍。

而王平、馬岱、姚戈、楊千裏會在風陵渡渡河後仰仗純騎兵部隊的機動力、威懾力,直接穿過魏軍前線重鎮蒲坂,去與姜維匯合。

匯合後這支三萬規模的步騎聯合部隊會在安邑一帶與曹真周旋,等待謝旌率領的虎牙師行動,虎牙師會沿著汾水進軍,掐斷曹真退往太原的通道。

只要掐斷退路,集結關中的軍隊會一擁而上,造成局部的極大優勢。

然後老丈人渡河,以當世最強姿態衣錦還鄉,足以瓦解安邑周圍的魏軍據點、衛城的守兵戰意。

戰爭主動權在手就這點好處,戰火發生在敵對方控制的疆域,可以用優勢兵力分割戰場。

當然了,如果後續兵力運動中有一環掉鏈子,自然會被守軍吃掉;同時最猛的也就是最開始的半個月。

這半個月裏補給充足,軍士又是常年養膘,耐遠征跋涉,也耐各種折騰。這就是開戰之初的精銳鋒芒,魏軍自然要收縮、躲避,以等待府兵展露疲態。

若半個月後打不開局面,那軍士耐心下降生出厭戰、抗拒情緒之外,最要命的後勤問題也會日益突出。擱置、拖延的越久,後勤問題就越兇險。

因此開戰半個月內,山西戰場要達到兩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