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劉姥姥進大觀園(第3/4頁)

蘇嬌楊的目的就是讓學術的光芒照進現實,所以她直接選擇將學術的天花板給拆掉,這個決定就如同是往鯉魚池子裏丟了一條鯰魚進去,直接將所有的鯉魚都攪得不得安生,也讓那些研究員開始思考——要不要一直都逆來順受?

另外,蘇嬌楊也知道,單單憑國內的研究員很難用學術成果支撐起一個能與《nature》和《sce》勢均力敵的期刊,《研究》想要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研究員加入進來,優中選優,優勝劣汰。

《研究》國際版就是給這些研究員打開的一扇窗。

至於非國際版上的內容,蘇嬌楊還在糾結,之後是應該繼續按半封閉半開放的形式辦《研究》,還是逐步將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以英文的形式公開。

蘇嬌楊糾結了好一陣子,最後決定還是保持初心,將《研究》與《研究·國際版》加以區分,畢竟她當初決定創辦《研究》時,目的並不不僅僅是給華國的研究員找一個棲身之地,還為了將國際學術圈的中心稍微挪一挪,哪怕國際學術圈的中心不會變成華國,那也決不允許‘學術獨裁’事件的發生。

蘇嬌楊的回信都一封封寄了出去,那些國外的研究員看到之後,險些暈厥過去。

蘇嬌楊十分明確的拒絕了他們的提議,但他們還沒辦法說蘇嬌楊的態度不好。

人家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都親手寫信給他們回復了,他們還要怎樣?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想要追蹤華國這群研究員的研究現狀,只能咬牙買一本《英漢漢英大辭典》去硬啃漢語,只不過這個過程是極為困難的。

很多國外的研究員深受漢語那‘簡化縮寫’之威力的困擾,最終居然決定到華國來訪學。

訪學申請如同雪花片一樣飛進了華國,教育部等多個部門經過慎重考慮思量之後,決定開放一定的訪學名額,這屬於‘學術對外開放’。

那些申請到華國訪學的人一下飛機就驚呆了。

他們從新聞中、從書報中了解到的華國和眼前所見到的華國完全不一樣!

誰說華國又破舊又落後的?

華國這機場明明比他們國內的機場要闊氣漂亮多了!

誰說華國的道路又窄又臟的?

這麽寬的馬路,在他們老家幾乎都見不到的好嗎!

誰說華國的商店就像倉庫,華國人民住的都像是貧民窟?

華國的摩天大樓比他們的摩天大樓還要高!

華國的商店比他們國.家的商店還要大,還要漂亮!

最讓這些到華國來訪學的學者驚訝的是,華國的鐵路怎麽可以這麽快!鐵路兩旁的風景不停地往後退,完全變成了殘影,他們根本看不清楚風景的具體模樣。

在來華國之前,這些學者們都做過相關規劃與攻略。

有幾個打算去山城大學交流訪學的學者聽說從滬上市到山城,需要乘坐三天兩夜的火車,有些學者的條件很好,打算買機票,有些學者的條件一般,只能買得起火車票,於是便出現了分歧,當這些學者買到車票與機票的時候一看,傻眼了。

為什麽火車的速度要比機票快很多?

機票需要四個半小時才能到達,火車只需要兩小時五十分鐘。

說好的三天兩夜呢?

有人說車票出了問題,打算找票務去更換車票,結果跑去一問,票務用帶點碴子味的英語給了他們答案:“華國早就沒有你們說的那種慢速列車了,如今在軌道上運行的都是超級列車,你們沒有看錯,超級列車的速度確實要比飛機快上許多,因為超級列車的沿線情況都是確定的,軌道也是固定的,而飛機的沿線情況卻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速度太快的話,容易發生事故。”

外國來訪學的學者齊齊抓瞎。

那些條件不錯的學者趕緊退掉機票,改買火車票,乘上那超級列車一試,好家夥,有幾個研究動力學的學者就差抱著超級列車啃幾口了,他們想不明白,究竟是什麽樣的技術,才能讓列車擁有超過飛機的速度?

是神秘的東方力量嗎?

聽說華國人修煉了神秘的東方力量之後,翻一個跟鬥就能飛躍十萬八千裏,合計五萬四千公裏呢!

神秘的東方力量真是太牛皮了!

這些學者到了山城大學安頓下來之後,四處找生活用的爐子,結果又被熱情好客的山城人秀了一臉。

“找啥爐子?我們這兒生活做飯早就不用火爐子了,現在我們用的都是電爐子!小老外,你們用過電爐子嗎?需要我教你們怎麽用嗎?”

“我們現在啊,能用電解決的問題,就不會用其它能源來解決。燒水做飯,你就用電爐子,降溫或者取暖,你就用空調,閑得無聊也可以買個電動自行車,騎車在山城裏好好轉轉。”

“現在的高档電動自行車上都有道航功能,只要你設置了起點與終點,就能自動為你規劃路線,不過導航的語音是漢語,小老外你應該聽不懂,你能看懂地圖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