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二十二次循環(第4/4頁)

“你這是又有什麽新的方案嗎?”

李詩情看著小哥將短信發給了張警官,吃了一驚。

“剛剛那次循環,讓我確定了一件事……”

收起手機前,小哥看了眼時間,對李詩情說:“你說的是對的,司機可以被打動。”

“面對我的逼問和熱嘲冷諷,他憤怒了。”

小哥說,“一個一心求死別無所求的人,在必死的局面前,不會憤怒。最多就像大嬸那樣,臨死前再嘲笑我們一通。”

“發怒,代表他有遺憾,這遺憾不是來自於別人,是他自己。”

小哥慢條斯理地擦幹凈眼鏡,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

“……而有遺憾,就有弱點。”

李詩情也不傻,相反,她有著優秀的共情能力。

所以她只是回想了一會兒,就成功理解了兩個人的心結。

“大嬸一直在指責別人為什麽現在才來調查她女兒的事,說明她的遺憾是‘時間’。”

四年前,她女兒剛剛出事的時候,交警曾經認真調查過車輛的情況,結果車上並無異常,司機雖然中途將她放下有過失,但不是她遇難的主要因素。因為她女兒下車並無他人脅迫的因素,最終下了女兒為主要責任的事故判決書。

但是大嬸一直懷疑這個結果,也希望警方能給她想要的答案,以證明她女兒不是無緣無故下車的。

女孩已經死了,責任在不在她其實都已經於事無補,卻能成為安撫母親的一道安慰。

但調查結果一切正常,又沒有認證和物證,僅憑大嬸的猜測,警方沒有介入這件案子的必要。後來遭遇那樣的輿論風暴,大嬸心裏應該是希望有人能給她一個公道、一個支持的,而在公信力上最容易讓別人認同的,就是警方。

可車禍案早已經結束,人也入土為安,時間無法再扭轉到最初。

“大叔一直在強調‘別人這樣’、‘別人那樣’,控訴別人因為他的妥協嘲笑自己,實際上只是是為了逃避自己當初一時的懦弱。陶映紅在女兒剛出事時是希望能繼續深究下去的,但他在意他人的目光和來自於大家庭的壓力,選擇簽字回家,結果就等於承認了她女兒是主要責任方。”

如果後來他們從傷痛裏走出去,一切都恢復平靜,大叔也許會覺得他當時的妥協是對的,但後來事情變成那樣,司機的內心肯定自責過。

這也許是司機為什麽會同意和妻子合謀在女兒忌日做出這件事的原因。

從警方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司機平時是個“老好人”,是個公認不會起爭執、經常妥協的人,可能在他內心裏,也希望做出這麽一件“大事”,好證明自己不只是個“老好人”。

“是的。”

哥點點頭,做出了總結。

“而追根揭底,他們有這樣那樣心結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都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是那種會胡攪蠻纏要下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