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群聊召喚,祖龍VS雍正(第4/6頁)

雍正還慢悠悠的呢,道:“朕之前感覺大限將至,以為必死無疑,這才立下這東西,只是如今朕好了,倒也不必再留著此物,不祥的很。今天當著兩位的面,一並燒了吧!蘇培盛,扔進去都燒幹凈!”

“是!”蘇培盛樂顛顛的來了。

雍正看他那得意勁就想踹兩腳,但是在大臣們面前,還是得持重的。尤其是這兩位,不能不尊重不慎重。

火起來了,騰的一起竄高了……兩人額上出了汗,感覺這火紮眼的仿佛燒到了臉上和心上似的。

張廷玉與鄂爾泰的汗呢,真是就沒停過。

當差多年了,倒也不是沒經歷過比這現糟的情況,然而,現在這,這,這太特殊了……

為什麽呢?!突然要死的皇帝又活了,這是祥還是不祥,不好說,可能外面會出事,萬一再有傳言說老皇帝向誰誰誰借了命,怎麽說?!什麽妖言都可能會起來,若是起來了,就真的是要瘋了!

皇帝怒了,可能會遷怒寶親王,到時候,父子之間……

那可真是要瘋了!朝臣最怕的就是這個……

怕什麽?怕參與,怕被牽連其中,也不怪他們多想,實在是雍正突然好了這事,的確古怪,不僅他們心疑,外面的人更是心疑,這個時候,這個風口上,出這個事,萬一,萬一……那可就真的是……都難以想象這件大事傳出去,會有多少風浪隨之而起……

父子之間可能就真的完了!

然而雍正卻是慢悠悠的,道:“自聖祖爺後,以後大清,父不死,子不繼。因此沒有再立太子的傳統。朕如今還有千秋,倒也不必急著立嗣!”

兩人聽了,也不敢附合呐,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不是。總不能說,是是是,不必急。但也不能說立了好。因此便只能幹笑。

雍正是話癆嘛,因此倒也沒有藏掖,反而攤開了說,道:“此次所立之人,並非以後不會再立。此次之事,只當沒發生過。所以別擔心那些有的沒的……”

因為史上多的是立了一次反悔了的,結果子就被父殺掉的,或是子殺掉父的。因為這一次,就是一次怨恨。

可能會出大事的,雖然大清沒有這種事,但是,但是保不住啊……萬一,就真的是血流成河了。

雍正卻是慢悠悠的,道:“聖祖爺有二次立太子的先例……”

這話啥意思,意思就是,現在雖立了,燒了,但是以後寶親王依舊在考慮範圍以內。

哦!明白了。

雍正還說了,慢吞吞的,道:“鄂爾泰還記得朕以前的事嗎?!”

鄂爾泰怎麽說啊?便道:“臣誓死不忘皇上提拔之恩。”

當年這一位可是懟回過雍正的臉。雍正現在提這個是啥意思呢,說的可不是這舊事。而是表示,雖然對寶親王不太滿意吧,但是該用還是會用的,只要他自己得力。

這意思還不明白嗎?!這一次燒的只是遺詔,叫他們別揣測以後皇位給誰呢。

得,他們算是明白了!哎,帝王之心,真是深呐!

而且這話裏話外的,是要他們把這話給透出去。

意思就是說,朕好了,這次燒遺詔只是因為朕老了還想當皇帝,所以不立嗣了先,但是呢,你們別揣測以為朕就廢棄寶親王了,朕可沒這個意思……

這帝王,還真是有意思。

說到底,還是疼兒子的。畢竟是當老子的,沒有像史上那些沒人性的玩意,把兒子往死裏逼。

這個事,要是真嚴肅點辦,說不定寶親王真的要被逼死了!

得!雍正說的這麽明白了,他們出了宮要是不把這個事弄清楚,解釋明白,將意思透出去,那可就真是為自己招了禍了。

哎,當臣子的,不就得為皇帝辦差事,收拾爛攤子嘛。哎,行了,明白了,一定給您辦好嘍,包管讓外人不管揣測聖意和天家父子親情!呵呵……

雍正滿意了,這兩人多聰明呢?!

雍正還挺高興,說到底,他這手腕沒太狠,比起聖祖爺的捶打,這還是和風細雨呢,頂多是隔空打了一下,還怕寶親王受不住外面的揣測呢。

反正這個事一辦,雍正是滿意了,估計外面也鬧騰不起來了!

“吃飯吧!”雍正一向致力於緩和滿漢矛盾,所以說話辦事,都喜歡用漢語的模式,不說用膳,用吃飯,比如再說不叫皇瑪法,而說你皇爺爺,其實這都是漢人的說法兒。

然而這樣上行下效的,下面的人知道皇上親近著漢人呢,所以,這矛盾不就慢慢的緩和了嗎?

你要是說滿漢不是一家人,好嘛,底下人會揣測聖意,也會慢慢的與漢人割裂,這縫隙就只會越來越大,直到形成不可跨越的溝渠!這矛盾最終會對向自己。

雍正是個特別會佛會儒會禮的皇帝,真不是一般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