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5頁)

“對,管控和放開缺一不可。”

他們在那裏越說越默契,只恨之前因為不是同一個系的,他們沒有什麽打交道的機會,錯失了那麽多時間互相交流。

嚴路他家裏就是幹部出身的,接觸的事情多,接觸面也廣,在家裏耳濡目染。

張衛國同樣也是個接觸面廣的,除了自己本專業的,他雜七雜八的旁聽了不少的課,經濟方面也有,被他媽媽說過之後,他也去聽了幾次課,自感受益良多。

嚴路也對張衛國很是驚艷,張衛國在他們學校還是挺有名氣的,因為他是一個才子,還是一個天才,他考上他們大學的年齡比較小不說,還修了雙學位,而且在兩邊的成績都相當不錯,一般人哪裏應付得來,但他就行,不但行,還做得津津有味,有聲有色,讓人不佩服都不行。

他寫的文章就讀過幾次,確實寫得好。

交談著,他無法避免的對張衛國的媽媽產生了好奇心。

張衛國雖然沒有張口閉口我媽說,但是話裏話外顯然受了他媽媽不小的影響,他媽媽也是一個名人,差點就被當做一個典型來采訪表彰了,後來據說是他媽媽不想太張揚才作罷,說出來確實讓人很佩服。

他家四個兄弟,四個兄弟都考上了名牌大學,三個就在他們首都大學,你說這厲不厲害?

更厲害的是他們的出身,就是普普通通的鄉下人,唯一不普通的就是他們爸爸是個烈士,可以想象,沒有唯一的一個壯勞力家裏的生活會過得多麽困難,這給他們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樣的家庭他們都能培養成這樣,他們媽媽肯定居功至偉,據說他媽媽是小學老師,應該是一名很出色的老師,是他們學習上的引路人,後來,有下放的文老師幫忙教導,但那也無法抹去他們媽媽的功勞。

現在,他對她的媽媽更好奇了。

張衛國看他這樣,就說到時候有機會了,邀請他去他媽媽那裏看一看。

他沒有隱瞞的意思,平時不會主動說,涉及到了不會特意隱瞞。

他表現得很坦蕩,不覺得這是什麽不方便告訴別人的事情。

這是國家號召的呀,他們跟著國家的方針走,還能有錯嗎?

聽到張衛國這麽說,嚴路沒推辭,他想見一見。

何止是他想見,唐科平也想去采訪一下,她在那邊待了這麽久,還做出了一番成績,從正式設立特區的時候就來了這裏,肯定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他就找了張衛國:“等到了那裏,到時候你跟你媽媽說一下,我們想跟她請教一些問題,幫我們問問方不方便。”

深圳被他們放到了行程的最後一個。

他們先去了珠海。

分成兩隊,然後就被這裏的成績給鎮住了,他們多少看了一些之前照片和文字描述,知道之前這裏是什麽模樣,現在呢,人,很多人,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用普通話、粵語、肢體語言等等一切交流方式來交流。

路面平坦寬敞,旁邊佇立著一間間的工廠。

他們去廠區,一個個穿著廠服、面貌統一的工廠員工在出沒。

他們去了高樓,這裏穿著襯衫、穿著西褲,早上踩著鋥亮的皮鞋的人多了。

無一例外,各個都很充實,忙忙碌碌。

他們也去了正在建設廠房的工地,許多男子光著膀子在那裏揮灑汗水,經過他們的手,很快這裏又會變成敞亮的廠房或者是寫字樓。

原先的黃泥路,被幹凈整潔的水泥路、柏油路代替。

寬敞又平坦。

在這樣的路上騎自行車,特別愉快。

而且這裏原本的居民臉上的笑容也格外的燦爛。

他們隨意挑選了一個在門口劈柴的老漢,說想要討一碗水喝,他很幹脆的就迎了他們進去,然後就交流上了。

老漢不會說普通話,南方出生的張衛國就承擔了交流的重任。

聽著翻譯的話,他們五個人同時也仔細打量這裏,看到他們打量,誇贊這屋子敞亮,老漢很自豪,張衛國一句句的翻譯他的話:“這房子是今年新建的,本來家裏攢不夠起新房子的錢,不過後來這裏不是成立特區了嗎?來了好多人,我兩個兒子都去找活了,他們兩個長得有一把子力氣,就去工地上幹活,一個月有二三十。”

“後來,我孫子兒媳婦都出去找活了,就農忙的時候回來幫襯,其余時間都在廠裏幹活,沒多久就攢夠了錢,起了這房子。”

說起這個,老漢是十分驕傲的,也願意多說一些。

其他人聽著,默默的在腦海裏計算,唐科平:“有那麽多工廠招工嗎?都能找到工作?”

老漢:“一開始的時候少,我兩個兒子去給人在工地挑磚頭,後來慢慢的也熟練了,幫忙砌墻,做了好一陣,我兒媳她們才找到工作的,她們也好找工作,細心勤快又愛幹凈,眼裏有活,那些工廠裏面的就愛找這樣的進去幹活,不過好的工作,不好找的,有的工作給的錢少還辛苦,老是加班,不包吃不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