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媳婦招眼

江滿回去跟姚志華說起她的設想, 發現條件限制,有的能實現, 有的能替代湊合,有的就只能是想想算了。

比如她想弄個榻榻米, 沒有啊, 這年代國內別說買,根本都沒幾個人知道。

姚志華根據她的畫圖和描述, 就叫上幾個舍友,找來磚頭搭了一層地台, 鋪上主辦方提供的木板,上邊再鋪上草席。

各種草席老家那邊多得是,蒲草、麥秸或者藤草的,可江滿沒帶來呀,怎麽辦,跑去隔壁工藝品展區,套近乎借兩張。一邊心裏暗暗決定,這項目要是做成了, 以後咱也可以把一些大件,像席子之類的加上。

這麽一看,江滿說有點像榻榻米了,姚志華卻說, 明明是像東北的炕。

然後從當地同學家裏借了張小茶桌。

江滿:“姚志華, 能不能借到錄音機啊, 找一盤比較舒緩的純音樂磁帶, 最好是古箏或者古琴。”

“要求可真多,專挑不好找的要。”姚志華沒好氣地說,“我去哪兒給你借啊”

江滿:“志華~~暢暢爸~~大好人……”

姚志華:“停停停,我去給你借,我去給你借還不行嗎。”

81年啊,得虧是在滬城,姚志華頗費了一番工夫,借來了一台錄音機,還真借到了一盤古箏磁帶,說是從他結識的一位當記者的文友家中借來的。

這位記者工作關系出過國,剛買了一台錄音機回來,寶貝著呢,讓姚志華給借來了。

江滿:“姚志華你給我寫一副字,大幅宣紙,寫一首王陽明的詩吧。”江滿聽說過日本人崇拜王陽明,其實她自己對王陽明也不甚了解,想了想一揮手,“你隨便挑一首有名的吧,或者比較田園的。”

姚志華怕寫不好。他毛筆字寫的也就是還可以,平常自己寫個對聯,寫一副字,大家看了誇一聲好,也就罷了,可掛到招商會的展台上,擔心露醜。

這家夥一琢磨,索性跑去找他的一位老教授。老教授書法上也算有些造詣了,受了得意門生的請托,又聽說是支援農民幹事業,痛快地答應了,鋪開四尺熟宣,筆走龍蛇,揮毫而就,果然不是一個水平。

也就是這年代大家還沒有多少經濟意識,擱在幾十年後,這得是按平方尺賣錢的,真金白銀呀。

來不及裝裱,她就這麽掛上了,倒也原汁原味。江滿自己端詳半天,她雖然不是太懂書法,可也知道什麽叫大家風骨,一邊就決定等招商會結束了,一定要把這幅字收好,拿去好生裝裱起來。

兩天後,趕在招商會開幕的前一天下午,江滿的展台布置完畢,首先就引來周圍鄰居展位的好奇圍觀。

這年代的人淳樸,商業氣氛遠沒有那麽濃,看看別家的展台,一般也就是擺一排桌子,放上展品,有的再搭個紅或藍的桌布,就算講究的了,大部分連個圖文說明之類的展板都沒有。

而江滿的展台,不大的展位,三面都整個用竹簾掛起,倉促中她找不到合適的竹簾,其實用的就是隔壁展區借來的橫編寬篾竹席,制造了竹簾效果。

“竹簾”墻的一側,掛著兩幅水墨山水,也是臨時借來的。正面墻上,大幅本色宣紙上龍飛鳳舞地寫著一首王陽明的《蔽月山房》。

江滿把她帶來的樣品放在一側靠墻的架子上,還擺了幾盆小巧的綠植盆景。正面靠墻,臨時拼湊的改良榻榻米上(姚志華堅持是矮炕)擺了張小茶桌,兩邊放著蒲團,桌上擺著一套白瓷茶具和圍棋,質樸的方形高粱稈果盤裏甚至放了紅蘋果和小橘子。

圍棋盤,棋子兒,借來的,倒進他們的玉米皮編成的罐裏。兩口子這兩天算是把借東西發揮到了極致,得虧姚志華人緣好。滬城是個好地方,就像這花梨木的圍棋盤吧,別的地方你還真未必能輕易找到。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把裝逼進行到底。

“你們這到底是賣什麽的呀”鄰居展位的負責人背著手過來,一臉好奇。

“賣這個。”江滿笑著指了指架子上的各種玉米皮、高粱稈編成的物件兒。

“這架勢。”那人搖頭嘖嘖,“我還琢磨你們到底賣什麽的呢。”

“他是不是說我們喧賓奪主了主要我帶的樣品就不多。”等他走了,江滿小聲問姚志華,指著對他講解,“明天你該上課上課,我跟暢暢我們娘兒倆在這兒,我們就喝茶吃水果。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媳婦兒,你這個……也太能裝腔作勢了吧。”姚志華笑道,“我現在覺得,沒準你還真能把小日本忽悠瘸了。可萬一要是日本人不來呢”

“放心吧,滬城這地方,從來都是最吸引日本人的。”江滿對此毫不懷疑。

就像哈城之於老毛子,雲南之於緬甸人,這麽大的招商會,一眼看去光是農產品展區就幾十個展位,日本人不可能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