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風險變動(第2/3頁)

“還沒炒到火候呢。”

“沒到火候我先解解饞,我在樓下大老遠就聞著味兒了,饞猴都出來了。”

姚志華擠過來,江滿這次做的辣豆醬裏頭,不光放了去皮的花生米和豬油渣,還放了牛肉丁,姚志華嘗了一口,美滋滋咂咂嘴“嗯,就這個味,都不用炒菜了,光這個醬我都能多吃兩個饅頭。”

江滿“有你的信,巧了,一塊兒來的。”

姚志華咂咂嘴,不太舍得走,幹脆拿了個饅頭掰開,使勁夾了厚厚一層辣豆醬,一邊吃著一邊才去拆信。

信是他大哥寫來的,說姚高產要結婚了,姚青葉也要訂婚了。姚老大的措辭是,你親侄子結婚,加上親侄女訂婚,你總該回來了吧,你都三年沒回來了,親侄子結婚你都不回來,你還有這個家嗎。你就算沒有侄子,咱娘你也不管了咱娘整天都想你了,想得提起你都掉眼淚。

日子久了,姚志華也不是不想回去看看,可一想到要面對的那一團糟,他就本能地縮了。

反正說白了,姚老太六十來歲,也不老,沒病沒災活得挺好,他不回去也就那麽著了。不論他娘還是他大哥,讓他回去無非就是花錢。

83年春節姚老爺子死後,姚老太鬧那麽一出,江滿憤而離開,之後老姚家一幫子倒是消停了不少日子。

一直到83年秋收後,姚老大專門給他寫信,說商量好了,三家養老,一家一個月出八塊錢。

三家二十四塊錢的話,比得上小地方一個集體工人的收入,就算姚香玲不貼補,姚老太這日子也足夠了,至於這個錢,他大哥家是不是真能給,姚志華也懶得去戳破。

值得一提的是姚老二家,去年掙錢翻建了新房子。村裏規劃的新瓦房都從村北開始,宅基地重新規劃,一排排往前趕,老隊長的雄心壯志,是爭取幾年內把整個姚家村全換成整齊劃一的新排房。所以老二一家趁機要了宅基地,建新房搬走了,離姚家老宅遠了大半個村子,終於利索了。

至於別的,姚老太一直自己住。哪家也沒人能伺候她。二嫂一家搬走了,只剩下老大家離得近,偏偏姚大嫂又是“姚老太二世”,婆媳多年的仇,隨著兒女們長大,越發不怵她。

所以老太太的晚年日子,別人家老人兒孫繞膝,她呢,反正是挺涼快的。

當時姚志華收到信後,二話沒說給姚香玲寄去了一百二十塊錢,讓她按月給到姚老太手裏,之後他每年寄一次,多給的二十多塊錢,就當送年禮節禮了。只要他娘不折騰,別說一個月八塊,再多跟他要點錢他都願意。

姚志華吃著辣豆醬夾饅頭,好好的心情,拿著信想了半天,跑去打電話給姚香玲。回來臉就有點黑。

“怎麽了,辣豆醬不好吃”

姚志華明知道媳婦調侃他,就把聽到的都跟她說了。姚高產結婚,姚老大經濟困難,拿大女兒姚青葉訂婚的彩禮頂了一部分,還不夠,就找姚香玲借錢。姚香玲二兒子剛訂婚,也得用錢,尤其之前姚老爺子生病和送殯時,姚香玲借給他的錢他都還沒還。

所以姚香玲就沒借。姚老大就埋怨上了,不光埋怨姚香玲,把姚志華也埋怨上了。意思是這兩家條件好的,有錢的,都沒人情味,沒良心,沒有兄弟姐妹情分了,他這麽困難都不幫他。

姚老大以前跟姚志華借錢,一句“有多少借多少”惹惱了姚志華,沒答應,這還記著仇呢。

不光這樣,姚老太被大兒子整天洗腦,讓她“多顧著姚家的孫子”,還說了好些欺心的話,說老二老三家都是丫頭,老姚家就這麽三個孫子,傳香火的男丁,全是他們家生的,姚高產是長孫,結婚都沒人管了,他們還記著自己姓姚的嗎。

結果這老太太就決意要在兒女間“劫富濟貧”了,之前就給姚志華寫信叨叨,說你侄子準備結婚了,你如今工作了有工資了,你得接濟一下。

姚志華沒理會,回信說要借錢也是大哥的事情,輪不到您這長輩幫他開口。

終究是讓江滿收拾狠了,這母子倆最終沒敢再找他們,姚老太就強令姚香玲給大兒子借錢。人家姚香玲自己兒子還等著結婚用錢呢,把姚香玲惱得狠了,幹脆惹不起躲得起,也不怎麽回去了。

於是姚老太就在村裏跟人哭訴,說姚志華和姚香玲兩個,無用不孝,自己混的好了不照顧家裏,忘本,不顧一家人情分了。

“就這點事兒你還值當生氣”江滿說,“不就是錢嗎,那你也別給大姐了,明天我給寄回去。”

“媳婦,你要怎麽弄”姚志華問。但凡碰上江滿和他娘之間的事情,他本能地就膽戰心驚。

“我能怎麽弄”江滿說,“你有贍養義務,我幫你孝順你娘,我還能怎麽弄呀。娶了我這麽賢惠的媳婦你就偷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