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新天地(第3/3頁)

“姐你一定得去。我就覺得,你只要到店裏站一站,我這店就能開起來,就能掙錢。”

“你這是拿我當招財貓啊。”江滿失笑。

“不是,姐我是拿你當財神爺。”劉春苗笑嘻嘻跟她耍賴,“姐你就去唄,姐你就去站一下,我就覺得你這人氣運特別好,你往裏頭一站,保證能幫我招財進寶。”

江滿“小劉你這生意肯定能做起來,聽聽你嘴巴這麽好,就肯定行。”

江滿就去了一趟。劉春苗店名就用她自己的名字,春苗蛋糕,店面雖然不大,一間屋子,可收拾布置得挺好,一塵不染,店員則就她自己。

“這個店面要是能再大一點就好了,不用多,再大個十平方八平方。”江滿道。

“再大了我怕租金也高,姐我跟你不能比,開這麽個小店我就很滿足了,連老鄉們都羨慕我。”劉春苗笑道,“我只要能把這個小面包店開起來,有個自己的店,能掙錢能立足幹下去,我就知足知足了。”

“你有點出息。”江滿也笑道,“你這丫頭,我看是個做生意的料,理想不妨再高點兒,先定個小目標,比如你三年開個更大的店,五年開個分店,十年八年搞成連鎖店。”

“姐你說的這些也太玄乎了,我倒是敢想呢。”劉春苗問,“姐,什麽是連鎖店”

江滿頓了頓,幹脆就給她簡單解釋了一下“連鎖”,說面包店這種它一家店不適合開的特別大,想發展做大,可以做成很多個小規模、分散的、同一個品牌模式的店,比如你這個就叫春苗蛋糕,你可以開上很多家店,然後總部統一管理,面包蛋糕你可以統一配貨。

“姐,你這個還真新鮮,我第一次聽說哎。”劉春苗驚訝地笑。

“這有什麽好新鮮的。”江滿道,“一點都不新鮮,古代都有,你比如古代開錢莊,開商號,全國各地都有他家的商號,他就是沒叫做連鎖罷了。”

劉春苗激動半天,問她“姐你是不是就要開這麽個連鎖店呀,想想就帶勁兒,讓滬城隨便哪兒都能有你的店。”

“我這人懶,做飯帶孩子呢。”江滿給別人打了半天雞血,訕笑,“咱倆不一樣,我沒想著要靠開面包店賺錢。”

劉春苗“這倒也是,姐你這日子多好啊,你們家姐夫是大學老師,又是很有名氣的作家,工資高能掙錢,對你又好,真不用你那麽辛苦。”

江滿想說你誤會了,話到嘴邊想想,算了也沒法解釋,每個人適合的路不同,她說不靠面包店賺錢,不是不想賺錢,懶倒是真的。

就像走路的,她當然是走最便捷,最熟悉的那一條。

想想她上輩子,老本行是做投資行業的。

86年秋,9月,開學不久,江滿這個面包店老板沒去上班,揣著一大筆現金,跑去建國後第一個正式掛牌的證券交易所,金安證券業務部。

去了之後才發現,歷史性的開市第一天,人山人海,實際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兩支。在此之前股票不允許交易,只能轉讓,很多持有股票的人急等著變現,等錢結婚的,籌錢出國的,甚至急著用錢治病的,一聽說開市了就蜂擁而至,因此當天交易量還是很大的,但數額都比較小。

江滿在證券部泡了大半天,她沒買另一支股,她就買“新中國第一股”。最早的股票交易還很麻煩,也沒有網絡,也沒法在線操作,櫃台交易,還得逐筆登記。賣家持有的股票數額都很小,想要一擲千金地買進都不行。

於是江滿就坐在櫃台邊上,有人拋,她二話不說就吃進,搞得櫃台年輕的工作人員小哥一直拿驚奇探究的眼睛偷偷看她,眼睛裏好像有感嘆號一樣。

江滿一口氣買了五千塊錢的“第一股”,覺得差不多了,收兵。後來才知道,她一個人,占了當天整個交易量的近八分之一。

眼下股票還是紙質的實物票據,江滿拿個提包一裝,興沖沖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