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馬皇後

木蘭嗎?舒雲接到回信,心裏卻是搖了搖頭,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得到與兒子同樣的機會而已,既然歐洲可以有女王,有女大公,那麽,為什麽自己的女兒不能如同兒子一般,出去鎮守一方,非要困居後院,為自己的丈夫兒女籌謀呢?她的孩子,就算是沒有野心,以後有了相愛的人,也該是實質意義上的並肩而立,而不是被當做一個花瓶,一個金絲雀一樣。

女性之所以會甘心被束縛在後院之中,相夫教子,難道是因為她們天性如此嗎?無非就是整個社會的矮化教育,給她們冠以相應的責任,稍有出格之處,便變成了所謂的不守婦道,平民女子縱然為了生存,拋頭露面,也要被那些學究腐儒碎嘴一番,這些人刻薄起來的時候,比那些所謂“犯口舌”的女子可要刻薄多了!加上歷代還有女子,在那裏搞什麽列女傳之類的,呵呵,能傳記的本來就是少數好吧,將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強行分派給所有人,這本來就是一件悖逆人性的事情。

朱元璋知道舒雲懷孕,後來又傳來消息,說是後院還有一個姓胡的侍妾懷孕了,那個姓胡的也就算了,朱元璋連胡氏具體長什麽樣子都有些回憶不起來了,但是舒雲的孩子,他還是比較期待的。

張士誠那邊實際上已經快要彈盡糧絕了,但是張士誠卻不是什麽傻瓜,像他這樣稱王的,投降了,也是要在一段時間之後被清算的命!就像是三國上說的,誰都可以投降,就是孫權和劉備沒法投降,其他人在誰手底下都是做臣子,其實差距都不大(其實還是很大的,君主也分好伺候的,不好伺候的,軟弱的,和殘暴的)。

張士誠這個人私鹽販子出身,怎麽說呢,對敵人,他是極為殘忍的,但是對自己人,他又是非常義氣的,所以,他手底下的人不管能力如何,的確是忠心耿耿,即便後來有幾個投降的,也是發現沒有回天之力了。但是,忠心不能當戰力使,所以,面對朱元璋的大兵壓境,張士誠手裏縱然有不少金銀,但是,買不到糧食,兵力也不夠用,如今已經只能困守平江這座孤城。

平江就是後來的蘇州,這裏非常富庶,張士誠在這裏經營多年,也極得人心,加上張士誠手底下也有不少能人,朱元璋一不想對蘇州有太大破壞,二來呢,誰也不嫌人才少不是!所以,琢磨著張士誠沒有回天之力了,便親自寫信勸降。

張士誠看了勸降信,嘴上說考慮考慮,實際上呢,還是要據守不出。

朱元璋算了算時間,他也不著急,反正平江已經是一座孤城,張士誠也搞屯田,可是,他的人出不了城,種在外面的糧食,等到成熟了,也是給朱元璋這邊加餐的份。因此,朱元璋這邊根本很少攻城,反而只是圍困,畢竟如今朱元璋這邊,火炮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真要是攻城,城墻還真是扛不住火炮齊射。

張士誠幾次三番要突圍,最終都失敗了,最倒黴的一次,居然是自個兄弟掉了鏈子,腦子抽了!眼看著窮途末路,張士誠還算是顧忌了手下軍民的利益,他下令手下投降,自個卻是準備直接自盡,不想回頭受到什麽屈辱。

張士誠死了,在他絕食自縊之前,他的妻妾兒女就從容自焚,朱元璋原本覺得張士誠這個人雖說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幾分利益,是個見利忘義的貨色,要不然也不至於不顧大是大非,還投降了元廷,但是還算是有幾分心胸氣魄,因此,命人將張士誠一家厚葬,還是以周王的名義,朱元璋這一番作為,倒是收服了新歸降的那些大臣的心。

官員其實好辦,關鍵的是平江那邊的百姓。張士誠很得民心,守城的時候,還有百姓自發幫著守城,又有一些不壞好心的人,言道張士誠不是自縊,而是被朱元璋吊死的,因此,平江那邊,還有百姓自發披麻戴孝,祭祀張士誠,對朱元璋派出來的官員也多有抗拒。

朱元璋固然愛民,卻也不是什麽別人打他一個耳刮子,他將另外半張臉也送過去的,平江百姓這般,簡直是打了朱元璋的臉。而朱元璋手底下的人,也覺得朱元璋對於降臣太過寬厚,占了他們的利益。

要知道,張士誠這邊占據的可都是富庶之地,絲綢,鹽業,運輸業都非常發達,朱元璋接納了幾乎所有的降臣,並沒有大肆舉起屠刀,這些人的財產自然都保住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給下面人撈油水的機會就少了許多,難免叫一些人覺得不滿。

這年頭又不是後世那支軍隊,能夠在一個信念的帶領下堅持作戰,一開始的時候,大家是實在是受不了蒙古人的統治了,又有白蓮教經營多年,以獨眼石人為引子,這才登高一呼,大家都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