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紅樓謝皇後(第5/6頁)

因此,不管別人是個什麽想法,舒雲對司徒憲的教導就不是讓他對上頭的兄長姐姐,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什麽排斥之心,可以存在良性競爭,但是其他的,那就免了,若是搞什麽爭寵之類的,未免格局太小了一些。

老實說,有的時候,舒雲也覺得自己越混越回去了,只是沒辦法,這種純粹的男權時代,她又失了先手,沒能在第一時間覺醒前世記憶,也就不得不面臨如今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了。便是教導自己的孩子,也得束手束腳一些。

現在想想,司徒憲面臨的情況,比當年朱標、弘暉他們,真是糟糕太多了,別的不說,那兩位起碼是嫡長子,而司徒憲呢,前頭還有兩個兄長呢!司徒實也就罷了,淑妃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教導兒子的時候,並不讓他爭先,反而刻意讓他學著品鑒音樂書畫什麽的,功課之類的,也就是馬馬虎虎。

但是,賢妃那邊就不一樣了,勛貴人家對於家裏出個皇帝外孫還是很有興趣的。司徒寬又占了長子的名分,因此,賢妃對這個兒子期望頗深,這也導致了這兩年,司徒旻去賢妃那裏去得少了,就算是去,也很少過夜,擺明了不肯再給賢妃一個孩子了!賢妃因此卻是對司徒寬愈發看重起來。讀書的事情,她並不是很懂,教導司徒寬的博士中規中矩,就像是教導尋常學生一樣,從三百千開始啟蒙,然後再讀詩經,之後再讀其他的東西。

但是呢,賢妃卻是求了司徒旻,從娘家還有牛家的姻親裏頭挑選了幾個伴讀,一方面這些日後就是司徒寬的班底,另一方面,這些伴讀出身勛貴之家,不能也是在那裏學什麽四書五經吧,所以賢妃順理成章地給司徒寬加了武課,選的也是勛貴出身的侍衛教導。

賢妃雖說嘴上什麽也沒說,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是想要借著司徒寬長子的名分,跟司徒憲這個嫡子別苗頭,不過,司徒旻對勛貴人家還是安撫為主,所以,對於賢妃一些出格的行為,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對賢妃和司徒寬母子,舒雲也沒當做是什麽威脅,司徒憲唯一的威脅只會是自己的父皇司徒旻。說句難聽點的話,如果天下沒什麽大亂子的話,對於皇帝的賢愚並不那麽看重,甚至,那些官員情願上頭的皇帝是個平庸的,這才能顯出他們的能耐來。所以,司徒旻選擇繼承人,準確來說,標準其實也簡單,他覺得行,那就行!除非天下崩亂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要選個有為之君出來,否則的話,太子的人選那就真的是只要看聖心如何。當然,要是遇上一個只想著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皇帝,那也沒轍。

司徒旻如今還年輕,做皇帝也做得有滋有味,兒子也都還小,他並沒有面臨著兒子長大想要搶班奪權的壓力,也沒遇到一個恨不得將一切都捧到他面前的真愛,朝堂上也沒有什麽讓他無可奈何的勢力,一切都平穩有序,所以,他如今也就算在期待著自個嫡次子的降生,另外,司徒憲的啟蒙先生也算是挑出來了,就是在國子監中挑選了一個治春秋的博士,叫做馬崢,年紀其實也不小了,他這人也是二甲進士出身,當年名次也不低,不過呢,這人性子有些沉悶,或者說是不太通人情世故,本來給他安排在了戶部那邊,但是很快就得罪了人。

好在馬崢呢,家裏也是有些關系的,知道讓他在六部之類的地方不好混,所以就走了門路,將他弄進了國子監,從助教開始,做了幾年,成了博士。他學問精深不說,也很會教人,因此在國子監那邊反而是如魚得水,那些治春秋的學生都樂意聽他的課。

司徒旻命人查探國子監裏頭博士的情況的時候,就有人舉薦了馬崢,他雖說不太通人情世故,但實際上呢,並不是什麽不知道變通的人,性子也不刻板,而且很擅長因人施教,非常符合司徒旻的要求。司徒旻在召見了一次馬崢之後,覺得馬崢的確不錯,又挑了幾個差不多的博士,然後命他們之後輪流給司徒憲講學,順便拿了一份他自個擬寫的書單出來,讓這幾個博士按照書單上的順序給司徒憲講課。

幾個博士都答應了下來,然後,司徒憲這個虛五歲的小家夥就得每天老老實實去上課了,他暫時也沒有伴讀,就叫了兩個小太監給他使喚,畢竟他這個年紀,許多事情也做不了,還是得讓太監幫忙伺候著。

大靖的皇子教育比大清的寬松多了,起碼沒有將時間什麽得限定得死死的,上課時間也比較晚,像是皇子啟蒙什麽的,時間也不算很長,畢竟,這麽大的孩子,自制力也不足,注意力也不可能太集中,欲速則不達,所以,慢慢來就可以。而等到結束了啟蒙階段,也就是兩三年之後,學習壓力就要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