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陳阿嬌(第4/6頁)

漢初的時候,中原飽經戰亂,十室九空,哪怕劉邦他們被圍白登山,中原已經有勤王的軍隊趕過來了,卻也沒有足夠的財力跟人力跟匈奴人再來一場國戰了,朝廷繼續修生養息,這才與冒頓單於定下了和親之約。

這些年來,兩國之間小沖突幾乎沒停過,北地那邊呢,因此與匈奴人多半都有血海深仇,但是,真要是說起國戰來,那是沒幾次,最兇險的一次,差不多就是文帝時候,匈奴人直接打到甘泉宮附近了,為此,文帝甚至自己都親自穿上甲胄,表示要與匈奴決一死戰。

但是,說白了,軍事這種東西,從來都是為政治服務的,無論是文帝,還是老上單於最後都發現,真要是雙方都以傾國之力打起來,那麽,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匈奴人可能會如同當年的東胡人一般,後院失火,被其他那些部族取代了自身的地位,而大漢這邊呢,修生養息多年的成果也要毀於一旦,說不定,回頭又是一場天下大亂。

因此,最終大家重新簽訂了和親協議,約定,長城之內是漢朝的,長城之外歸匈奴,也算是定下了一個大的基調,之後呢,這種大規模的入侵就很少了,反而是口頭上頭的官司比較多。

若是放到之後的一些朝代,對於這樣的情況,算是已經心滿意足了,主要還是五胡亂華的時候,大家都被打怕了,不到那個程度,不會想要跟這些遊牧民族發生太大的沖突。

但是,放在漢室,這會兒流行的是大復仇的思想,所以,對匈奴,便是主和派持有的態度也僅僅就是,現在漢室還沒有準備好,等到準備好了,再一舉復仇。而不會覺得可以一直持續這樣的和親政策。

劉徹年輕氣盛,壓根就藏不住心思,傻瓜都能看出來,這位年輕的帝王早就對匈奴人滿是敵意,一點都不想收斂,要不然也不至於這幾年來連續搞出了什麽羽林衛,虎賁軍,建章宮建立起來之後,也幾乎就是當做參謀處了,王恢因此直接在朝堂上反對和親,說匈奴人反復無常,見利忘義,跟他們和親,那絕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回頭匈奴人肯定就要翻臉。

而主和派的代表是韓安國,這位也是個苦逼,他原本是跟著梁王劉武的,當年在平定七國的過程中,可是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是呢,就因為沒跟到一個靠譜的上司,別說是封列侯了,連個關內侯都沒撈到。最終夾在劉武跟先帝之間,名聲是刷出來了,前程卻有限的很。劉武呢,覺得他吃裏扒外,先帝呢,覺得他是劉武的人,劉武一死,他就更悲催了,直接被新任梁王找了個罪名,然後自然就丟了官。

等到田蚡上位,韓安國走通了田蚡的路子,才算是坐上了禦史大夫的位置。當然,他能力還是有的,眼光也很長遠,他覺得和親這件事還得先繼續,沒辦法,漢軍如今雖然強大了,但是,借助於長城,還有什麽雁門,上谷之類的城池據守也就罷了,但是要是想要出塞,對不起,馬夠嗎?後勤跟得上嗎?這個時代的騎兵居然是到了地方之後下馬步戰,你敢信?

韓安國哪怕知道實話總是不中聽,但是還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劉徹固然覺得憋屈,但是呢,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在匈奴人的和親國書上用了印,按照以前的規矩,從諸侯中挑了一個翁主,送上一副陪嫁,絲綢之類的倒是比較多,但是呢,陪嫁的器物不是漆器就是青銅器,至於匈奴人渴望的鐵器什麽的,對不起,我們自己還不夠用呢。

匈奴人也就是為了求個安心就是了,畢竟,他們要西征,也得預防著漢人在後頭給他們搗鬼,西域那些小國固然富庶,但是並不怎麽適合放牧,並不符合匈奴人的習俗,所以,西征可以,老巢還是在草原上,總不能他們前面帶著人去打了匈奴,後頭漢人就抄了他們的老巢吧!

何況,漢人的和親一貫就是如此,任你如何獅子大開口,我就這麽多,愛要不要,不要那你來打我啊,不怕崩掉你一口好牙,那你就過來吧!

匈奴人帶著和親的使團走了,而像是王恢這樣的投機分子,已經開始暗搓搓的準備搞事。

果不其然,匈奴人走了還沒幾個月呢,王恢就表示要給劉徹引薦一個忠心愛國的商人。

聶壹可不是什麽忠心愛國之輩,這一家子之所以能發財,還能夠勾搭上王恢,就是因為他們一家子都是做走私生意的,將匈奴人需要的那些什麽鐵器啊,糧食啊,酒水啊之類的東西運到匈奴的各個部族,然後呢,就可以從匈奴人那裏換到好東西了,除了牛羊馬匹之外,還有他們從西域那邊搶到的各種戰利品,運氣好,人家直接就用西域那邊鑄造的精美金幣付賬。黃金在漢朝絕對是硬通貨,沒辦法,如今市面上的錢幣,那叫一個幣制混亂,鑄錢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朝廷獨家所有的權力,民間也能自己鑄錢。像是那些放高利貸的,有良心的,給你弄個什麽三銖錢,四銖錢,沒良心的,給你一個掉地上就能摔碎的銅片就算是不錯了!地主放貸小鬥出大鬥進,這些放高利貸的也是劣錢出,好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