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陳阿嬌(第4/6頁)

問題是,能好好活著,誰樂意死了!尤其,在漢朝這邊,只要他們配合,日子過得比在龍城還舒坦。

龍城苦寒,能夠分配給他們這些老人的糧食衣服什麽的,自然都不可能是什麽好的,他們也就是勉強維持體面而已,而到了大漢這邊呢,這些人既然有足夠的利用價值,那麽,大漢給予的待遇還是可以的,無論是飲食,還是起居,都參照了大漢這邊士人的水準,除了沒有自由之外,他們享受到的東西可多多了。

因此,哪怕是為了保持自己如今的待遇,甚至是提升自己的待遇,他們也都是一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樣子。

鴻臚寺裏頭精於匈奴話的人都被挑了出來,充當翻譯,每日從這些人口中將匈奴人的情況都拼湊了出來,甚至連草原上的地圖,都被拼湊了出來。

可以說,與以前相比,漢室對匈奴人的了解已經有了跨越式的進步,也判斷出了匈奴大致有多少人口,控制了多大的範圍,然後,一幫原本就是好戰分子的公卿列侯們,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

以前的時候,匈奴一般就是自稱控弦四十萬,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匈奴青壯的數量,或者說,匈奴人大概也就是四十萬戶左右,實際上呢,匈奴人的數量,遠遠比這個數字多多了。畢竟,他們控制了包括河套草原在內的幕南地帶,還有廣闊的漠北,他們的疆域,甚至比大漢還要大上許多,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他們自然是無法控制這麽大的領域的。

如此一來,這個仗就很有大頭了,一方面是開疆拓土的誘惑,另一方面呢,就是匈奴人代表著的財富,光是牲畜,就有幾千萬之多,若是能夠搶回來,大漢就永遠不用擔心缺乏牲畜使用了,各地都能普及牛耕,每戶人家都能養上幾頭羊,中原也再也不用擔心缺馬了!甚至,匈奴人本身,代表著的也是財富,太後倒是仁慈,免去了許多徭役,但是朝廷還有那麽多的工程呢,都招工來做,得花多少錢啊,所以,還不如都讓那些戰俘來幹呢!反正死的不是自家的百姓,沒人心疼。

而對於舒雲來說呢,她看到的卻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別的不說,當紡織效率提升之後,不怕東西賣不出去了,而且,當匈奴人真正跟漢人融合起來之後,廣袤的草原甚至還有遙遠的北海,都將會是漢人的地方,這些地方呢,蘊含著龐大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

可以說,如今,對匈奴作戰這種事情,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便是許多文官,雖說他們沒法如同騎兵一樣上陣殺敵,但是,對於軍功這種東西,也是非常渴望的。

高祖當年斬白馬會盟,表示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戰功不得封侯,實際上呢,這種規則早就被劉邦自個搞得面目全非了,什麽非劉氏不得封王,劉邦在位的時候,異姓王幾乎是最多的,當然了,等到呂後當政的時候,幾個異姓王也差不多都接連完蛋了。但是,非戰功不得封侯這種事情,如今這個規則早就名存實亡,別的不說,外戚封侯幾乎已經變成潛規則了。

當然,對於大多數朝中的大臣來說,通過其他那些途徑封侯,是不怎麽靠譜的,他們倒是希望自家有什麽美貌的姐妹女兒,能讓自己一步登天了,問題是,這種事情並不怎麽靠譜。而朝堂之上,又有一些潛規則,比如說,丞相這個職位,起碼得有個關內侯的爵位才能做,在以前的時候,那些丞相可都是列侯,甚至都是開國時候的列侯,一直到了孝景皇帝的時候,因為一時間開國那會兒的列侯許多都已經過世,甚至子孫後人因為不肖,直接就除國了,留下來的呢,比較成器的也不算多,那個時候,才算是勉強放開了限制,讓關內侯也能做丞相。

做大臣的,有幾個是不想上進,不想做丞相的,所以呢,如今能有戰功可以撈,哪怕只是在後方做後勤,那也是有功的。以前的時候,大家是擔心打不過,而如今呢,很顯然,匈奴人並不是那麽可怕嘛!所以,幹什麽還要眼睜睜地看著匈奴人繼續在邊境肆掠呢?那麽,幹脆就打吧!

因此,開過年來之後,朝廷就開始全力備戰,等到有了幕南那邊的消息,就可以直接出塞了。

舒雲對出塞的那些騎兵的指示就是,不要在意一時一地的得失,大軍出塞,一切以對敵人有生力量造成殺傷為要。如果匈奴人逃跑,也不要窮追不舍,你直接將這些部族的牲畜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就殺掉,如此一來,草原自己就亂了。

匈奴人能夠保持戰鬥力,他們自然不能忍饑挨餓地來戰鬥,在缺少足夠食物的時候,他們要麽就去跟其他的部族競爭,要麽只能投靠大漢。

舒雲已經有了經略草原的計劃,那就是編戶齊民,在草原上呢,隔上一段距離,就修建棱堡作為防禦,幾個棱堡中間呢,就可以收攏牧民,在草原上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