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陳阿嬌(第6/6頁)

而西域那邊呢,居然正常使用黃金作為貨幣,可見那裏黃金的數量一定很多,哪怕只是跟他們做生意呢,也能撈到不少好處啊!既然如此,自然得近距離跟他們接觸,而不是只能夠借助於那些膽子大的商隊,往來於東西方之間,效率太低了。

面對兒子在那裏雄心壯志地表示,自己有生之年,要修建出超過十萬裏的軌道,舒雲的態度就是,既然你喜歡,那就去做吧!

橫豎如今鐵軌上跑著的車不是沉重的火車,而是相對比較輕便的馬車,就算是拖的車廂比在普通直道上的更大,能夠承載的東西更多,但是呢,實際上對於鐵軌的壓力並沒有那麽大,何況下面還鋪設了經過特殊處理的枕木呢!

在漢室如今已經初步進入了鋼鐵工業化生產的現在,光是比較大型的冶煉鋼鐵基地就有了四五個,每年生產出來的鋼鐵數量並不少。雖說這些鋼鐵有一部分需要滿足軍方換裝的需要,但是呢,只要願意加大生產,還是會有許多余量的。

鋼鐵這種行業,能夠容納的工業人口是真的很多,後世許多城市,根本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種大型的重工業廠區最後形成的。橫豎如今不用擔心產能過剩,所以,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較好,距離煤炭,鐵礦的產地都比較近,原本人口也沒那麽多,即便是產生工業汙染,對於正常的農業生產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的地方,擴大生產是沒什麽問題的。而且還可以吸引大量失去了土地,或者是土地不多的自耕農,佃戶轉化為工業人口。

所以,等到劉衍繼位的時候,漢室生產出來的合格鋼鐵每年都有幾十萬噸了,以至於如今許多機械都開始棄用了木材,改用鋼鐵進行制作,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當然了,鋼鐵容易生銹,因此,用鯨魚油制作的潤滑油,防銹油如今銷量也很高。

可以說,以鋼鐵生產為中心,大漢如今已經初步實現了向著工業化社會的轉變,跟周邊的國家早就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開拓進取的心思都已經被喚醒了,對土地,對財富的渴望,原本就是銘刻在漢人基因之中的,劉衍想要通過鐵軌的鋪設,讓大漢真正能夠控制住自己的疆域,擴大影響力,即便是朝堂上那些老臣,對此也是非常贊同的。

尤其,因為在軍隊之中普及教育的原因,如今,整個大漢,基層的官員幾乎都有著軍方背景,而朝堂上如今當家做主的,也都是那些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新晉列侯們,他們從擴張之中得到了好處,如今只恨自己所知道的世界不夠大,哪裏會反對各種能夠增加朝廷戰爭潛力的事情呢!

面對這樣的潮流,舒雲卻是覺得,應該收緊一下擴張的風潮了,好歹得花個幾十年的時間,將現有的地盤鞏固一下再說。

因此,雖說劉衍已經親政,但是住在長樂宮的舒雲,依舊保持了在朝堂上相當的影響力。

尤其,舒雲這近十年的執政生涯,帶給大漢的變化就在這裏,誰也不能否認她的功勞,最重要的是,舒雲這個太後,又不為娘家謀福利,也沒成天想著偏向小兒子,對下一直表現得非常公正,如今朝堂上許多大臣根本都是舒雲提拔起來的,在這之前,他們很多根本就是一文不名,但是,是舒雲這個太後給了他們機會。這讓他們對舒雲都是比較感激的,而劉衍呢,對於自己的母後,雖說也存在著一定的顧忌,但是他心中卻也明白,自己雖說已經親政了,但是,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不能擺脫母親的影響的,甚至,就像是母親明明早就不愛先帝了,偏偏在許多時候,依舊要打著先帝的旗號做事一樣,他這個做兒子的,在以孝治天下的漢室,也必須尊重生母的意見。

好在,舒雲並不是什麽喜歡弄權的人,她如今擔任的角色,就是大漢這一輛正在一條大路上一路狂奔的車輛的刹車的角色,在大漢的速度過快,快要飄起來的時候,她就需要適時地踩一下刹車。而對自己的兒子呢,舒雲就差不多從指引者的角色,變成了合作者的角色,母子兩人正常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遞大棒,一個給甜棗,以此維持朝堂上的某種平衡。

可以說,終舒雲一生,她一直在政壇上擔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一直活到一百多歲高齡,才溘然長逝,最後幾年仍然神智清醒,還能夠召見群臣。好在比起老劉家其他人來說,劉衍是個非常長壽的皇帝,他一直活到八十多歲,依舊精神矍鑠,也因為如此,他才算是熬過了自己的母後,等到舒雲這個太後過世一年之後,劉衍才在未央宮駕崩,傳位給了第五個兒子劉晫,謚號武帝,廟號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