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呂後(第3/6頁)

這幾個投機分子呢,在儒家裏頭,還是有一些身份地位的,要不然也混不到如今的地位,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過就是想著,這事哪怕是失敗了,也不過就是禍及自身,不會連累到其他人。等到以後,太後跟皇帝之間沖突變得明顯起來之後,皇帝就會想到他們這些人的好處了。

哪知道,劉盈的確不是什麽喜歡搞株連的人,將他們處置了也就算了,舒雲呢,卻並不打算縱容這種行為,要是什麽事情,只需要揣摩帝王的心思,就能夠身居高位,那麽,還要做實事的人幹什麽!大家都去投機,都去搞黨爭好了!

黨爭這種事情本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呢,黨爭需要變成一種良性競爭,大家比能力,比政績,而不是比誰能夠摸準皇帝的心思,誰能夠站在勝利者的那一方。

朝堂上光是這些想著各種鬥爭,不去幹實事的人,那還有什麽希望。

所以舒雲一出手,直接就將他們打入了泥潭。

這些人呢,在齊魯那些地方,本來也就算是官僚地主階級了,家有恒產,日子過得不錯,要不然呢,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如今絕了他們五代之內三族的出仕之路,那麽問題就大發了。

以後他們的子孫讀書習武也是無用,他們乃至他們的親戚都不再有可能結到什麽靠譜的姻親,只能在下層選擇婚姻,如此一來,家族成員的質量自然會逐年下降,五代之後,起碼是百年的時間了。百年時間,放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都足夠一個國家從開始走向滅亡了,何況是一個尋常的家族。

沒有了上面的庇護,他們家族的影響力就會消失,財產也會被別人侵吞,可以說,百年之後,因為他們的錯誤,他們的子孫後代就會徹底淪為平民,說不定再也沒有翻身的余地。

當然,如果他們能夠拉的下臉,腳踏實地做事的話,那也未必不能成事,比如說去做商人,或者說幹脆一點,改做別的什麽行當,如果能夠積蓄一定的財富和技術的話,總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可是如果他們不能夠改弦更張,繼續在這條路走下去的話,那麽,等待他們的,自然就是毫無光明的未來。

舒雲來了這麽一手,頓時,整個朝堂上的人都不敢吭聲了!果然女人都是小心眼的生物,一下子就將這幾個人的家族都算是完全打入了深淵,而為了跟他們撇清幹系,只怕他們的宗族,都要將他們趕出家門,任他們自生自滅了。

只是,又不是自個兒子,誰會為他們操心呢!何況,他們的倒黴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幫著其他那些官員打探除了太後和皇帝的底線,以後許多事情就好辦了。當然,這並不耽誤他們落井下石,起碼,幾個跟魯儒,跟谷梁,或者說是跟儒家不對付的學派,立馬就跳了出來,表示這些人本來就是一幫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的貨色,整天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別人指手畫腳,實際上,孔子自個的黑歷史就一大堆了,還都被墨子當年記下來了呢!

如今距離秦朝的時候也就是十幾年,哪怕是現在喊暴秦無道最厲害的儒家,當年也是跪舔最徹底的一個,所以,誰還不知道誰啊!

這些其實算得上是各個學派之間的撕逼,真正坐到了三公九卿位置上的人,對於這些事情就看得比較淡了!

事實上,他們對於上頭是誰主政,興趣並不大,畢竟,不管是太後還是皇帝,比起劉邦這個老流氓來說,都好伺候多了!起碼太後和皇帝都還算是講規矩,而劉邦呢,很多時候,壓根就不講規矩。

另外就是,漢室如今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說北方那邊。

欈市的存在,雖說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匈奴的戰意乃至戰爭潛力,但實際上呢,在短時間內,匈奴人的勢力是得到了發展壯大的。

像是現在,草原上的那些部族,但凡是不臣服匈奴的,幾乎都被匈奴人幹掉了,剩下一些,簡直是忙不叠地跑到了長城裏頭,投靠了漢朝。

另外就是,通過欈市還有非常頻繁的商業交流,導致了匈奴人對於漢朝這邊的許多情況都有了足夠的了解,別的不說,劉邦過世,新帝登基這種事情,匈奴人自然是知道的。

這種權力交替的時候,最是容易渾水摸魚,因此,這邊才得了消息,那邊匈奴人就表示,希望增加欈市裏頭青銅器乃至鐵器的供應,最好能夠多給一點茶葉,大黃什麽的。

漢室這邊呢,自然是嚴詞拒絕了,每年就這麽多,愛要不要!

匈奴人呢,如今因為可以跟漢人貿易,他們的戰士幾乎都能吃飽穿暖了,因此,能夠動員起來的力量也比以前要多。另外呢,他們通過征討月氏,征討草原上那些中小部落,也算是積累了足夠多的人口和奴隸,如今幾年的時候,各個部族又多出了許多嬰幼兒還有懷孕的婦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是信心十足,覺得這一次,肯定是能夠跟漢人好好掰一掰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