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4頁)

他正犯愁的時候,長平長公主見兒子出了李貴妃的大殿,不由還是含淚對皇帝哽咽地說道,“皇兄,如今可怎麽辦啊?阿卿的名聲只怕都要壞了。”就算皇帝已經給沈言卿正名了,可是說句實在話,這京都會不會有人相信沈言卿如今還跟姜嬛清清白白的都不好說了。

這如果只是風流名聲,那也只不過是公子風流佳人多情的趣事。可是添上了九皇子,這就成了人品不端下流無恥,如果沈言卿背上這樣的名聲,不說日後在朝中的前程,只說他日後娶親……這樣的惡名,好人家的姑娘誰會看得上他呢?

就算是公主嫡子,也要被這樣的名聲所累。

“皇兄為何不打死那個陷害阿卿的賤人!”竟然還把姜嬛給了九皇子……長平長公主恨不能把姜嬛當場打死!

“你夠了!如果不是你一心縱容阿卿,阿卿怎麽會和這樣的丫頭扯上關系!真是慈母多敗兒!”皇帝也惱火長平長公主。

如果不是長平長公主任由沈言卿與姜嬛交往,叫世人都覺得他們之間的確親密,那怎麽會鬧出事情來,沈言卿就說不清自己了?

沈言卿自己就持身不正,與姜嬛之間來往得這麽親密,長平長公主早就知道他們倆之間來往得頻繁密切,可是卻沒當一回事兒,總覺得風流名聲無所謂。

如今好了?

風流變成了下流,軼事變成了醜事,如今長平長公主還好意思在他的面前哭。

皇帝腦仁兒都疼,再想想最近聽說長平長公主為了端陽伯和八個出身卑賤的美貌丫頭鬧得不可開交,頓時覺得惡心壞了,對長平長公主冷冷地說道,“日後這種糊塗事,不要再鬧到朕的面前!你當朕是什麽,什麽醜事都往朕的面前放麽?!”

他又厭煩姜嬛這件事,又厭煩長平長公主拎不清輕重,見這個妹妹可憐又惱怒地哭著看著自己,仿佛自己沒有給她做主似的,便擺手說道,“如果你是為了阿卿好,那來日朕就給阿卿一個遠地的官職,叫他離開京都去地方上歷練經營幾年,等回頭風聲弱了,再叫他回來。”

沈言卿也已經是可以辦差事的年紀了,這時候如果去外地為官的話,一則避開京都的流言蜚語,過幾年誰還記得,另一則,行萬裏路,心胸才開闊,才能看得到更多的風景。沈言卿在長平長公主的身邊養尊處優這麽多年,公子哥兒一個,不如去外頭吃吃苦,多見識見識人情百態,日後回轉京都,對沈言卿日後的前程也是有好處的。

皇帝自認自己為外甥算是操碎了心了。

然而長平長公主卻已經哭著不依道,“皇兄好狠的心啊!阿卿是我的心頭肉,皇兄把他攆到遠地去吃苦,這是想要我的命啊!”

她的兒子乃是京都出名的貴公子,金尊玉貴,怎麽能去京都外吃苦。

長平長公主是無論如何都舍不得兒子的。

而且沈言卿如果離開京都,那沈言江與十一公主借著沈言卿不在京都,奪爵可怎麽辦?

長平長公主頓時哭得十分傷心。

皇帝什麽都不想說了。

“既然你願意阿卿留在京都,那朕也不做惡人。叫他在家裏好好躲躲風聲就是。”皇帝一番好意被長平長公主辜負,也懶得多說,又覺得長平長公主目光短淺,不如有時間見了沈言卿,再問問沈言卿自己的意思也就罷了。

他叫長平長公主閉嘴別再在自己的面前哭鬧,因皇帝最不喜歡女子哭哭啼啼,吵鬧野蠻,因此長平長公主也只能忍著氣給皇帝告別,轉身匆匆地去見兒子了。等她走了,皇帝才看著依舊跪在自己面前的九皇子緩緩地問道,“你沒有什麽和朕要說的話麽?”

九皇子頓了頓,聲音沙啞地說道,“兒臣無話可說。”

“朕最後問你一遍。那姜嬛說不僅十皇子妃給她一封書信,而且說你也得了十皇子妃的一封書信因此才在那屋子裏遇見了你,同時被暗算,是不是這樣?”皇帝等人都散了才對九皇子問道。

九皇子垂著眼睛冷靜地說道,“絕無此事。”

他說了這句話,皇帝才勾了勾嘴角,緩緩地說道,“既然你今日在朕的面前這樣回話,那來日也要記得你的答案。回去以後好生約束你的侍妾,不要叫她胡言亂語。”皇帝頓了頓,見李貴妃並沒有繼續訓誡九皇子的意思,便對九皇子說道,“你也折騰了這麽久,回去吧。那外室女行刑之後就送去你的皇子府。反正也不是什麽清白丫頭。”

既然都已經與九皇子有了夫妻之實,而且不過是個外室女,那什麽三媒六聘一頂小轎之類的待遇通通不必有,就當個丫頭給了九皇子也就算了。

九皇子卻在皇帝這樣輕松的結論之中擡頭,看著皇帝許久才低聲說道,“多謝父皇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