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一世界(第3/5頁)

李玉蘭拍了拍被孩子蹭臟的衣角,從始至終她和丈夫沒有說一句話,把兒子帶到縣裏上學,全是公婆擅自拿的主意。

顧娣從房間裏拎出婆婆從縣裏帶回來的碎布頭,到村裏找人聊天,把布頭縫起來,能縫出一張被單。她和丈夫沒有慫恿公婆去拿肉,剛剛他們也沒開口埋怨老三,孩子說的話全是婆婆教的,老三要氣也是氣公婆。顧娣仔細想想從老三到縣城裏上班,他們可沒有逼老三做任何一件事,全是公婆愛子愛孫心切,逼老三扶一把丈夫和孩子,面對老三也不用不好意思。

兒子、兒媳全走了,院子裏只剩錢母和錢父,錢母掏出老三給她買的手絹抹眼淚,手腕上閃現白的刺眼的光,老三給她買的銀手鐲刺疼了她的心:“老頭子,你說我圖什麽?”

“圖什麽呢?”錢父坐在墻根下抽幾口老三給他買點煙,他想了想,應該圖三個兒子一樣有錢,不會因為誰窮、誰富關系變差。他明白兒子的能力不一樣,每個兒子掙得錢集中他手裏,由他平均分配錢財,大家和睦成活在一起。

*

這件事過後,錢謹裕看似對錢家人態度和以前一樣,實則已經疏離。沒過多久,全縣農村掀起包產到戶分土地熱潮,分土地有喜有悲,土地按戶口人頭分配,農村裏的姑娘有沒到結婚年紀嫁人,沒法領結婚證,所以派出所不能把沒到年齡結婚的小媳婦戶口遷到婆家,她們的土地被分配在娘家,因此引發了一些問題。

土地分配過去一周,錢謹裕按章程辦事,拿一份合同回村裏讓願意種植花椒、大料的村民按手印。因為廠子生產出來的產品最遠銷售到市裏,銷售區域狹窄,目前還不能讓村民們大規模種植大料,所以錢謹裕提前和村民們約定,每戶最多種一大料。另外廠子裏繼續和黑市裏的人合作,從他們手中收大料,做生意講究誠信,不能因為政策寬松,把人家踢到一邊。

有合同在,村民們安心了,紛紛拿出一塊地種植大料。村民們在春末種上辣椒等作物,辣椒等作物成熟了,錢謹裕帶人收料,只要辣椒等作物合格,錢謹裕全部拉走,當場結清錢。

兩年後,時間跨越到一九八零年,跟著錢謹裕幹村民們手裏握著厚厚一沓子錢,笑彎了腰。“竟然比種糧食賺錢!”

村民們從錢謹裕口中得知隔壁村種植花椒樹,比他們種植辣椒、大蒜掙錢,花椒樹齡越大,花椒價格越貴。村民們把花椒樹種在地裏面,只要保證花椒樹不鬧蟲,不生病,及時除草,一棵花椒樹年復一年給他們掙錢。村民們毫不猶豫勻出幾分地種植花椒,當然也會種植其他大料。

五人僅用兩年的時間,做到讓食閣坊工廠成產出來的胡椒粉、花椒粉、辣椒醬成為本市家家做飯必備佐料,各類烹飪底料被百姓喜愛。因為錢謹裕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市裏電視台還到食閣坊工廠采訪五位老板。

*

錢謹裕家的別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完工,裝修完畢通風三個月搬進新家,一九八零年夏,一家三口住進離食閣坊工廠不遠的別墅。

錢謹裕在公司開會,鄭母來到別墅沒有找到女婿,她就拉著女兒聊天。

外婆每次來,都讓他帶表妹玩。安安心累地把皮球擩到表妹懷裏,防止她糟蹋花園裏的花。

“桃兒,你看安安、婷婷的感情多好啊!”鄭母腦中浮現兒子、女兒小時候也是這般要好。

丈夫還是供銷社員工,母親一年不能來她家一次,丈夫開了廠子,母親常常帶侄子、侄女來。其中含有什麽深意,鄭桃兒不想深思,她更不想接母親的話。

“自從你們搬到別墅裏住,我每次來看你和外孫,來回多花兩個小時。”鄭母等了半天也沒聽見女兒回話,女兒自顧自剝荔枝吃。他們這個地方不生產荔枝,要從特別遠的地方拉到縣裏,所以荔枝的價錢特別貴。一斤荔枝抵得上他們全家一天的日常開銷,大概只有女婿這樣的有錢人才能天天讓女兒吃荔枝。她手指撫摸全真皮沙發,女婿家客廳比他們家的院子還大,整個縣城找不到和女婿家一樣的家具,這些家具恐怕從大城市運過來的。

鄭桃兒不知道和母親說什麽,只能疏離的笑一笑。她稍微表現的熱情點,母親就會哀求她回家吃頓飯,她的心早已經麻木,激不起任何漣漪。

“媽媽、哥哥,奶奶在屋子裏,我帶你們去找奶奶。”一個稚嫩的女聲高興地喊道。

“媽,聰聰下個星期天剃小辮子,我娘家那邊要來十桌人,場地不夠,大家等著你回去安排場地的事。”呂芳芳半推半就被兒子、女兒拉到大庭院裏,進入大門是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入眼的是石頭雕塑挖一個坑栽花,往上噴水的水池,綠樹成蔭,鮮花燦爛,正對面是一座尖塔形狀斜頂,灰墻紅瓦,低窗和六角窗嵌入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