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古代嚴父(三)(第2/4頁)

眾人苦笑,余平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當地百姓也不如江浙一帶有經商的天賦,如今只求著老天能安穩幾年,讓他們都喘口氣!

祁盛也沒再多說,他本想著趁這次機會和他們商議下修路的事宜,不過如今辣椒還是培育期,看不到實際效果任他是余平縣的老大也沒人會心甘情願聽他的話。

不過祁盛的話也讓眾人在私下議論開來,本以為縣太爺不久就會有新的政策,不過直到十月份他們才得知祁盛的打算。

幾天以後祁修文歸家,先是來祁盛這請禮問安。

祁盛看著穩重不少的大兒子,問道:“怎麽樣,這段時間可有何長進?”

祁修文這段時間的確領悟不少,又有初見雙親的喜悅,一股腦把外出的所見所聞說與他們。

祁盛沉默的聽著,時不時點頭,讓祁修文心裏踏實不少。

等到晚上,祁修文又獨自來到書房。

“父親。”

祁盛看著躬身行禮的兒子好奇道:“怎麽,有事要說?”

祁修文回道:“您不是命我思考咱們縣解決貧困的方法嘛,這一路下來,我也留意不少,咱們縣富商不多,外出行商的人也少,貨物流動太少,像一些必備物資有些甚至比那些富縣的價格還貴,兒子思考良久發現,咱們這商人太少的原因一是官路太少,商人趕路不方便,自然不願意來,二就是沒有什麽能交易的貨物,像小麥、大豆,只能滿足百姓們自己的口糧,拿出去交易的太少,小商隊來這裏只能賣貨不能買貨,購買的人又不多,自然吸引不了。”

看祁盛點頭認可,祁修文繼續說道:“如今余平縣幾大必需品都有固定的人家販賣,可他們的經營範圍很小,幾乎只在臨近兩個縣內走動,貨物還大多都是從濟州府運來,在兒子看來,這就像水源,如果不能源源不斷的流動,定會像一壇死水困縮在一方。”

祁盛很滿意兒子能發現問題所在,“的確如此,那你認為該如何解決?”

祁修文回道:“兒子回來的路上思考良久,認為眼下最緊要的還是要先修路,通往縣城的幾大鄉鎮如今只有兩條能過馬車的大路,兒子覺得可以再多修幾條。”

祁盛反問:“修路的確是好主意,不過如今官府能拿出來的錢有限,縣裏的幾個富商雖說能響應一些,但也不會太多,如此,又該如何?”

祁修文撓撓頭:“兒子也想過這個問題,如今土地能收獲的糧食已差不多有了定數,兒子在遊歷過程中遇過一戶人家,他家地少,為了能養活一大家子,家裏上下養了不少家禽家畜,日子過得比好些有地的人還好。兒子想著余平雖也有人養殖,不過都是留著自家吃,不如鼓勵一些村民,尤其是那些家裏人多地又少的,加大養殖量,由官府牽頭,說服一些商家,統一收購販賣,也能讓百姓多一種收入。”

祁盛滿意點頭,發現他這段時間果真在認真尋找突破困局之路,不由心下感慨,大兒子以後若為官,即使不靠外力,也能有一番作為!

祁盛來到大兒子身邊,滿意的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誇贊:“不錯,你能想到這些,為父甚為滿意。”

祁修文有些激動,自他第一次落榜後,父親就再也沒有誇贊過他了。

又聽父親說道:“這個想法再等等,馬上又到了農忙時刻,百姓忙著秋收一時半會也沒有時間弄這些,你這段時間外出辛苦了,正好好好休整一番,三天後把你這段時間的心得感悟作成文章交於我。”

祁修文好久沒受過祁盛的肯定,此刻心裏自然歡喜十足,開心的領命而去。

**

如今已到十月中旬,小麥均已播種完畢,余平縣的百姓除了少部分外出做活的人,大都清閑了下來。

祁盛命人采摘了一些新鮮的辣椒在炒菜時使用,祁家眾人第一次開始品嘗辣椒的滋味。

柳氏本就有些重口,第一次吃辣甚是驚喜,問道:“老爺,這是什麽菜,味道還真是獨特,比姜蒜辛辣,卻更美味!”

祁盛把辣椒得來的過程說與他們,王氏驚呼:“老爺,這都沒人嘗試過,您就敢給自家人吃。”

祁盛不甚在意的搖頭:“哪能啊,我早已找人試驗過,絕對沒問題。”

眾人不疑有他,祁家都不是喜食清淡的人,如今辣椒加入菜裏,眾人吃的都很滿意。

祁修文眼前一亮,用辣椒作為調味菜品絕對能吸引很多人,南方等地不少人喜食辛麻,辣椒味美,不愁沒人喜歡!

待吃過午飯,祁修文就隨祁盛來到書房。

“父親,您是早就打算好把辣椒作為農作物推廣開來?”祁修文猜道,父親一直沒有下令實施鼓勵養殖的政策,也沒再提修路的事,今天特意把辣椒搬出來,怕是早就想好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