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古代嚴父(四)(第2/4頁)

一直到十月份,已收獲了好幾茬的辣椒早已完成祁盛欠下的“債”。

看著堆得滿滿的辣椒籽,祁盛終於滿意,來年這些種子便能分配給百姓種植。

番薯也到了收獲的季節,祁盛看著好幾筐收獲好的番薯再次滿意的點頭,離把番薯推廣開又近了一步!

挑選了一批品相最好的番薯上貢給朝廷,又注明了番薯的種植方式,高產穩產的特點,直接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

“陛下,若真如祁大人所說,有了番薯這一糧種,等到推廣到整個大盛,我朝百姓想必終於不用擔心吃不飽飯了!”有情緒激動者如是說。

也有比較理智的:“這番薯實際什麽樣各位大臣也沒有看到,恐不知是祁盛為表功勞誇大其詞,臣以為應盡快派人前往核實一番!”也有人道:“余平縣地處偏僻,土地不夠肥沃,若真有番薯如此糧種,應移交至土地肥美的縣城試驗種植才是!”

祁盛敢上表朝廷,十有**這番薯確實是良種,即便有誇大的嫌疑,眾人也覺得這是不可多得的好物,已經開始有人在打這番薯的主意了!

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如今心情甚好,底下大臣吵鬧不休他也沒有惱怒,皇帝如今正值壯年,可惜能力平庸,登基十多年並無太大建樹,好在有前兩任先輩的福茵在,又一直執行著先帝廣開邊貿的政策,百姓日子還算不錯,偶有天災**時朝廷都還能頂得住,不然像余平縣大旱後,怎能擁有五年的輕減賦稅政策?不就是朝廷還算富足。

但百姓勉強溫飽和人人不再愁饑飽,這還是有很大差別,就像余平縣這種小縣,在大盛還有很多很多,若是番薯真如祁盛所說易於種植產量也高,那麽這些窮苦人家也能吃飽飯,而吃飽飯帶來的就是百姓安康,人口增加,這對一朝皇帝來說,絕對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光輝政績。

皇帝阻止眾大臣的爭吵,示意大太監宣旨,聖旨內容主要為:派戶部左侍郎蔡明策、郎中李溫開春後前往余平縣考察,務必弄清楚番薯和辣椒的種植及產量詳細。

左侍郎為人不懂鉆營但做事踏實,皇帝心裏有數,此次事關重大,自然派他信得過的前去。

祁盛早料到朝廷會派人前來,不過他也不擔心,打聽了前來視察的欽差大人的品性後也放下心來,能不和官場的那些老狐狸打交道再如意不過。

來年開春,左侍郎攜李郎中並一幹專業的農業專家,早早便來了余平縣。

祁盛好生招待後就開始著手安排各村百姓分發辣椒種子的事宜,又專門劃分了一塊地安排種植好手給番薯育苗。

蔡大人做事確實認真,不辭辛苦的親自查看辣椒和番薯的種植事宜,又有戶部專業的農業人才記錄觀察,整個春種期間都在忙碌中度過。

五月在第一批辣椒坐果,番薯也均已種下地後,蔡明策才攜隨從啟程回京復命,留下一幹人等等到秋收後再啟程回京。

這一年余平縣的百姓實實在在的大賺了一筆,看著到手的銀錢,很多人家都準備等農閑時起房子娶新婦,可能是早年餓怕了,不少人家還儲存了足夠吃一年的糧食。

余平縣的百姓時不時的就來縣府門口叩拜感謝,一時弄得祁盛都不敢出門。

李郎中偶爾看到這一幕對著祁盛打趣道:“祁大人如此利民為民,實在令本官欽佩。”

“大人謬贊了,下官不過和眾位大人一樣,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倒是李大人不辭辛苦多番下田考察,更令下官佩服。”

祁盛與他謙虛客套一番,不著痕跡的又商業互誇了一場。

如今余平縣再也不是無人問津的小縣城,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都想先分辣椒的這杯羹。

徐允言因有祁盛的這層關系,如今是賺得盆滿缽滿,這一年的盈利竟比邊關貿易來得還要多!

十月份,看著收獲可喜的番薯,李郎中才徹底放下心來,如此產量高口感好又易飽腹的糧食,若日後推廣開來,想必能救活不少吃不飽飯的貧民。

“祁大人不必再送,如今我等已順利完成使命,自當盡快趕回去向今上復命!”

祁盛拱手送別李大人等人,回到祁府,才對跟著他的祁修文說道:“:再過段時間你就要啟程進京趕考了,這幾天靜下心,好好溫習下功課。”

祁修文這幾年跟著父親計謀略做實事,看著余平縣從貧困小縣到如今的富裕程度,說不自豪是假的,也越發敬佩父親的遠慮。

兩年多的時間,他所作文章終於落到實處,如今完成章先生布置的題目,好幾次都得到先生的認可和誇贊,就連父親也對他頻頻點頭誇獎。

祁修文如今信心十足,此時會試他必定中榜!

祁盛看著兒子狀態甚好,不由鼓勵道:“你如今文章就連章先生都贊嘆不已,只要以平常心對待會試,金榜題名也指日可待,為父以前太過心急,竟差點耽誤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