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頁)

那時,莫老安人就想趁著鄭氏懷孕的時候把持她的產業了。

那一回差點沒將兒媳的私產搬空,當時鄭業的產業上連雇傭的夥計的月錢都發不起了,夥計們聚在六房討要工錢。

當時這事鬧得很大,驚動了當時還是族長的族長太爺,一查帳,好家夥,那些虧空的銀子,這些銀子不是進了她的口袋而是進了她娘家哥哥的口袋。

這樣的醜聞,族長太爺直接讓莫老安人進了家廟半年。莫老安人當時自然不肯,族長太爺拿著族譜威脅著不服從的話,就直接讓她除族,這才制服了她。

莫怪乎後來鄭氏會將每年產業上的盈利的大部分拿來做善事,接濟窮人造橋鋪路。嫁進來近十年未再添置產業,可以說,幾乎賺多少就花多少出去。估計就是看得太明白了。

對這些情況,莫老安人心裏氣得要死,沒少在心裏罵她敗家娘們,卻也不敢再碰她的產業,只是不斷地挑撥她與丈夫的關系。最狠的莫過於將自己侄女給了兒子做貴妾。

這麽一位難纏的老太太,還有六房的周泓大叔,也是一言難盡。周蓁蓁實在不想和這這有的兩個極品打交道。

之前她娘死的時候,留下一大筆嫁妝和私產,還有他們三姐弟,猶如三歲稚子抱金磚過市,周圍人都虎視眈眈。

要不是當初她娘去的時候,她外祖父拼著得罪周家上下的風險,在周家宗族面前立了文書,直言若是他女兒李氏的兒女無福,不能長成,便將她名下的產業盡數捐獻,造福鄉鄰百姓……

這樣的文書,她外祖父可謂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的基礎上立下的。

這在當時等於扇了周家好大一記耳光,將族長族老好一頓氣,這行當於先是惡意揣測她祖母莫老安人和她爹周涎等長輩會謀算子孫也就罷了,竟然還質疑族長族老的公正性。

鬧這麽一出之後,有利有弊,利就是周蓁蓁三姐弟財產保住了,命也保住了:弊就是,對於他們三姐弟,族中族長和族老們基本是無視的。

可這樣的法子對鄭氏卻不適用,因為她娘家那邊沒人了,如果按同樣的辦法來辦,效果差很多不提,因為沒有監管之人,後遺症也多。況且不能弄死,養廢還不容易嗎?

可憐她一片慈母之心,為了安置一雙兒女,什麽辦法都想遍了。

可是,“嬸子,真不行的。”

沒法躲了,只能直面,但周蓁蓁不是一個心軟的人。

之前她是想過,在她能夠安身立命並改變姐弟三人的命運之後,有能力也能兼顧一下那些貧苦的老百姓。卻不會將此當成自己的責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還是那句話,善心和責任,是兩回事。

周蓁蓁看她仍舊不肯放棄,不由得道,“嬸子,你知道我完全可以立即答應你,但是以後做不做得到你也不知道了,不是嗎?”

“我家我姐我弟,包括我自己,都不是讓人省心的。我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實在顧不上別的。”她才十四歲啊,還是個孩子,挑不起那麽重的擔子。

“你能和嬸子說那麽明白,嬸子很高興,真的。”這說明了她是認真考慮過照拂周秀秀的可能性的。

鄭氏拉著周蓁蓁的手,“嬸子求你,在你力所能及以及不損害你自身利益的情況之下,幫幫她成嗎?”

她真的很看好她的未來。

周蓁蓁面露遲疑,這樣的話,倒不是不行。這樣和她之前的想法就很接近了。

而且周蓁蓁敏銳地察覺到一點,就是鄭氏在安排周秀秀,那周宕呢,她是覺得自己不足以托付兩人,還是她對周宕已經有了安排?

估計是兩者兼而有之吧,如果這樣就太好了,那說明鄭氏將方才那瘋道人的話聽進去了。

周蓁蓁的猜測沒錯,瘋道士那番話鄭氏確實是聽進去了,向善之人信因果,她現在只覺得那是上天對她的警示。

周蓁蓁在鄭氏的院子裏呆了兩刻鐘左右,就回去了。

周蓁蓁走後,鄭氏很高興地道,“她答應了。”

古嬤嬤也點頭,“是的,她答應了。”

雖然古嬤嬤不明白為何大奶奶會如此相信四房的兩位姑娘。

對於她的迷惑,鄭氏神秘一笑,並不多言,她能說,上天眷顧,讓她得以覷見些許未來的場景嗎?

“之前我讓鐘伯他們轉道的事……”

“大奶奶放心吧,你那日一說,命令就傳下去了,估摸著以他們的腳程已經到達李家了。”

“那就好那就好,以後讓他們好好效忠新東家新主子,不要再惦記前塵往事了。差不多的時候你也走吧……”說完這句,鄭氏便陷入了昏睡。

之前周盈盈就覺得周蓁蓁落下錦囊一事有異,遂命人留意了一下之後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