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4頁)

他來這裏只為說一件事。

“我要回京了。”裴華說出了他的來意,周泓母子已經答應讓他帶走周宕,他打算盡快進京,以免遲則生變。

裴華如此著急回去,袁溯溟並不意外。

裴華看向袁溯溟,“你這次出來的時間已經夠久的了,你和我一起回去吧?”

袁溯溟拒絕,“不了,一路順風,我就不和你一道走了。”

“你還要滯留廬江?縣學那座藏書樓還沒看完?”裴華露出怪異的神色,他是覺得他滯留在廬江的時間太長了些,比在別的地方都長。

袁溯溟玩笑般地說道,“此間樂,不思歸也。”

裴華猶豫了一下,說出了這麽一句話,“上次的話,我收回。”

嗯?這話沒頭沒腦的。

迎著袁溯溟疑惑的眼神,裴華摸摸鼻子,“就是上次,我說周蓁蓁名聲不佳,不如周盈盈……,這話我收回。”

可以說,從察覺鄭嬸子的最終決定,將周蓁蓁也拉進來作為後面增添的保管人之後,他對周蓁蓁的觀感改變很多。至少在鄭嬸子那裏,周蓁蓁是一個不輸周盈盈的好姑娘,值得她托付。

裴華雖然沒見過鄭氏,卻被她的計劃所傾倒,他認可鄭氏這位長輩,所以對能得她另眼相看的人也會有種天然的好感。這便是他今日會說出這番話的原因。

唾面自幹的滋味不好受,但為了師弟不受他的話的影響進而扼殺了某種可能,他幹了。

袁溯溟眸光一閃,奇怪地看著他,“這個我知道啊,我也沒將你那話放在心上過,你以為你的,我認定我的。”

裴華心塞,他早知道的不是嗎?這人在某些事情上固執得很,幾乎沒有人能改變得了他的想法。

不過他的話卻讓袁溯溟察覺到一個深層的秘密。

通過上次的談話,袁溯溟可以確定,周蓁蓁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並不好。

他這師兄他是很了解的,對一個人有了成見,是很難改變的,除非對方做了什麽,讓他大為改觀。

但他覺得這短時間內周蓁蓁不可能幹出什麽驚天大事教他師兄改觀的。況且如果真做了什麽,他肯定會知道的。但他的人沒有消息傳回,那就是周蓁蓁什麽也沒做。

那就只有另一種可能,他師兄裴華是受了別人的影響進而對周蓁蓁改觀。在廬江境內,還能影響裴華至深的人並不多,裴氏一族可以排除,周氏一族的也可以排除,其他的幾大族如盛氏、顧氏等沒怎麽接觸的就更不想幹了。

將這些人都排除了,那麽所作所為還能折服裴華的人,顯而易見不是嗎?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死去的鄭氏啊。鄭氏設局托孤,手段太精妙了,他師兄對其產生惺惺相惜乃至敬仰之情,就太正常了。

那麽他師兄裴華在鄭氏的影響下對周蓁蓁改觀?這就有意思了。

袁溯溟幾乎一下子就猜出了周蓁蓁應該是鄭氏信任托付的人之一。再從他師兄裴華前後態度轉變的情況來看,他甚至還猜出了鄭氏改動過她的計劃。而讓鄭氏改動自己計劃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周蓁蓁,這個就厲害了啊。

裴華並不知道自己那多智近妖的師弟,就通過他寥寥幾句話,就推斷出了整個隱藏在暗處的真相。此時的他,自覺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又與他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之後,便一身輕松地準備回京事宜。

此時,周氏六房的事看似結束,其實余波才開始蕩漾開來。

其他幾個大族的掌陀人對於周氏差點因六房栽了個大跟鬥一事,並非沒有絲毫察覺。這些老一輩的都老於世故了,對周氏六房那樣的情況很難不多想。

此時盛家的女族長盛京正在顧家宗房作客,與顧家的族長顧長生相談甚歡。

兩家的交情源遠流長,這一代的領頭人也私交甚篤,兩家經常互為倚角,守望相助。

“周氏六房那事你怎麽看?”

“咱們這次差點就被人利用了。”

“幕後之人有意避開我們的注意。”

“真是多事之秋啊,我們幾大家族又有人蠢蠢欲動了。”

這次周氏六房的事,他們外人看得雲裏霧裏的,但有些端倪終歸是若隱若現的。但誰還不是千年的狐狸,那麽多的巧合湊在一塊,明顯是有人在做局,手筆還很大。光看著幕後之人利用鄭氏的七處產業費心盡量地將他們七大族都拖下水,就知道後面應該還有後續計劃沒有施展開來。

具體是誰家做的,他們暫時不敢下定論,但都有大致的猜測。

只是這一局,大龍折戟於周蓁蓁的一粒藥,也真是滑稽,幕後之人恐怕要吐血了。

不過幕後之人也不算沒有收獲,謀其上得其中吧,至少白得了十幾萬兩銀子不是嗎?

幾大家族的掌舵者都一致認定黃奎的十幾萬兩銀子是落在沈氏這個幕後之人手裏,但天知道,黃奎在他們手中逃脫了。偏偏這個鍋他們不背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