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頁)

祈寧縣是一個大縣,人口高達三四十萬,這次雪災嚴重,受災面積廣,受災人數眾多,凍死餓死之人都創了新高。

不然皇上也不會憂急如焚,將太子派去。

太子到了祈寧縣之後,巡視了整整一天,然後緊鑼密鼓地召集人手商議對策。

其實這對策商量來商量去,無非就是災後的重建問題。

說白了,這次雪災之所以那麽嚴重,天災是原因之一,第二個原因還是貧窮,缺衣少食,抵禦嚴寒的基礎薄弱。

讓太子發愁的是,光指著朝廷也不行啊,每年就那些賦稅,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即使賑災,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取用國庫的錢糧的。

他這次賑災,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的老百姓都瞧著呢,他自然是想盡善盡美的,可如今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白銀盟就是在這個時候找上門來的。

有了這筆錢,他們可以就近收集物資,不必傻等朝廷賑濟,然後迅速減少傷亡出政績。

可以說,李家和白銀盟捐贈的銀錢來得正是時候。

等確認無誤,確實是無償捐給祈寧縣的賑災款之後,太子做主收下了。

東宮官屬中舍人建議太子去查李家近來有沒有遇上麻煩。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不然就是必有所求。

太子內心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李家豪富不假,卻也沒達到隨便就能出手兩三百萬兩銀子的程度,這二十四萬兩黃金,恐怕差不多是李家整個的家當的了吧?說捐就捐了,若說這裏面沒有貓膩,他是不信的。

只希望李家牽扯進的麻煩在大義上不要站不住腳,否則別怪他只拿銀子卻對他們的麻煩聽之任之了。

祝良在一旁道,“太子殿下,臣以為李家或許會有麻煩,但應該還好。”

“祝先生何出此言?”太子奇道,他這太子太傅除了用心教導他成為一代明君之外,對東宮中的其余事情甚少發言的,這次他的話,聽著倒像是替李家說話?

祝良無奈地笑道,“李家的外孫女周蓁蓁,臣曾與之有過幾面之緣,太子殿下大概不知,此女乃是神童的作者,‘四為句’出自她之手。臣最初有幸聞之,猶如平地驚雷,震耳發饋,又如海水倒灌,蕩滌靈魂,臣受益匪淺。”

太子點了點頭,這幾乎是所有讀書人在初次聽聞‘四為句’時深受的震撼了吧?

“臣尋思李家既是她外家,料想也不會是那種大奸大惡之徒。”祝良最後說道。

原先太子對主動捐贈災款的李家印象就不錯,只是心有疑慮。通過與祝良的交談,得知李家乃周蓁蓁的外祖家後,一下子,太子對李家的觀感更好了。

太子有心要查一件事,加上李家並未刻意藏著掖著,加上白銀盟的配合,太子很快就知道李家大手筆捐贈災款的原因。

看到報告,太子輕笑,他那好三皇兄讓人算計了李家,李家反擊了,一頓騷操作,將他三皇兄坑得鼻輕臉腫。這筆捐出來的錢,就是從他三皇兄身上割的。

說白了,這筆銀子不過是李家借花獻佛罷了。李家所求,他也看明白了,無非是求一個平安而已。

但即使是這樣,太子也高興。這事李家本身的就無辜,人家也不貪心,將戰利品獻給他求他做主,他必須得管啊。況且還是這種主持正義的事,完全合乎他的身份。

還有他那三皇兄,會上當還是因為以為那蒙山之上有金礦,他摟那麽多錢是想做什麽?

所以這事他不僅要管,還必須大張旗鼓地管,且還要保李家平安。

這些臣民,將來都是孤的臣民,豈容他隨意算計?

“來人,伺候筆墨,孤要將此事上奏父皇,好讓他得知我大乾王朝還有很多忠君憂民的商人的,李家和白銀盟當為天下表率……”

祝良輕嘆,這是明晃晃的陽謀啊。

李家此舉,甚合太子的心意。就像是他府中的下人,被惡客欺負了,來找他主持公道,尋求他的庇護。

且此事事關三皇子,在整個大乾朝,有資格主持公道的,除了皇上之外,沒有人比太子更合適了。此舉未必沒有利用太子之嫌,但架不住太子本人也樂意啊。

以正合,以奇勝。周蓁蓁在此局中表現出的謀略真叫人刮目相看啊。

果然,太子的奏折一到,皇上看了,果然龍心大悅。

特別是太子在奏折中提及,他已讓人用這筆銀子先是租用了大戶人家空置的院落,安排無家可歸的難民們分別住了進去,剩下的就近購買棉衣粟米柴炭等禦寒之物,已經初步止住了傷亡人數之後,更是大筆一揮,一塊匾額新鮮出爐:仁義之商,旁邊還題了小字,江陰李家。

然後就讓下面的人往江陰送賞去了。

三皇子得知消息時,氣得差點吐血。

太子得了好處,李家也得了好處,白銀盟也得了好處,虧全是他吃,可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