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3頁)

祠堂前面有一塊地坪,地坪再延伸過去是一方七八畝地的池塘。

新祠堂在修建的時候,地坪也在重新整理,還有池塘,也被重新清理了一遍,池底的淤泥都被淘了上岸,現在池水清澈得很。

擴建後的祠堂是原先的三四倍大,紅墻綠瓦,檐上還雕刻了瑞獸,亭台樓閣水榭,建得特別氣派。

上一世,他們周氏一族一直有計劃建新祠堂,卻一直沒有契機。

直到她去世前兩年,曾收到過族裏發來的邀請函,說是族裏新祠堂落成,邀請諸位周氏一族出嫁的姑奶奶們回娘家看看。

周蓁蓁敢肯定,上一世他們所建的祠堂肯定沒有現在的好。

畢竟那時的周氏,被沈氏收割去了大量的金銀,在往後的數年又一直被沈氏及廬江各大族所壓制,族裏的產業在艱難地維系著,哪裏拿得出來銀子建祠堂呢。估計是後來舊祠堂破敗得堅持不住了,族裏才咬牙重建的。

“為了這新建的祠堂,我們舉一族之力,耗時兩月,花費近二十萬兩,其中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特別是族裏的五六十歲的老人們,都自發來幫忙,這些都是免費的。”周海說著,整個人都熱淚盈眶。

連周蓁蓁這歷經三世的人看了,都心情激蕩,很是震慟。

這個時候,大家對宗族的歸屬感是很強的。甚至,族裏過半的人家,家裏的屋子都不如新祠堂,但他們就是高興。

周海沒將她當外人,和她嘮叨著這些事。

咱們周家坊四百來口人,人口錢每人只意思意思地每人捐了二兩銀子。

因為族中有公中的產業,賺錢了,除去一年公中的開支,如果還有剩余,會留存部分利潤,年底都會抽出部分盈利發放給族人的。本來今年新增了貢墨,本應發放更多,但因為要建新祠堂,就沒發。

“建祠堂的二十萬兩,有十五萬左右都是公中出的。有近五萬兩是咱們群裏有出息的族人捐的,你先前就捐了八千兩。這些銀子,動員兩側魚骨屋的族人搬遷以及後續的安置補償,用了兩三萬兩。還有祠堂兩側大門的壁畫,石頭是叫人在黃山深處打的,再請了名家來作畫……”周海絮絮叨叨地和她說著建祠堂時的每一處進度和來歷。

“海大伯,辛苦你們這些族老了。”

周蓁蓁裏裏外外參觀了一遍,知道這麽大的工程,他們做起來很不容易。二十萬看似很多,但實則分到每一處要用錢的地方,就不見什麽了。

她一句話讓周海心裏甚是妥帖,他罷罷手說道,“我倒還行,就是你五叔公累得很了,你知道他為人較真,凡事都想盡善盡美,所以這兩個月他操心啊。”

接著,他說起了一件事,建祠堂到了後期,二十萬都花光了,當時還要在祠堂邊上蓋兩間大廚房,方便日後清明重陽時節祭祖的時候燒席面。錢不夠了,五叔公去找了小周氏的族長,小周氏和他們周氏其實系出同源,往上數五六代還曾是同宗兄弟,後來不知道因何分了宗。但兩處周氏的族人還是有來往的。只是小周氏比起他們周家坊日子要難過一點。

五叔公去小周氏,是去讓他們捐點錢的,不多,每個人頭一百文吧,作為對老祖宗的心意。小周氏只有不到兩百人,這錢捐了都不夠修廚房的。海大伯只是想給他們一個孝敬老祖宗的機會。

哪知小周氏的族長還沒說話,他們族裏的婦人們就不依了,說兩族現在拜的都不是同一個祖宗了,憑啥讓他們小周氏出錢?

五叔公聽到這話,當時臉就直接拉下來了。直接詰問小周氏的族長,他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如果是他點個頭,他立即就走!

小周氏的族長沒敢點頭,錢是捐了,但五叔公嘔死了。

周蓁蓁點頭,“晚點我去看看他,這次我從李家帶回了一些好藥材,正好給他送點過去。”

她的話讓周海不住地點頭,“你去看他,他一準兒高興。祠堂在建的時候,他就曾說過,等你回來,讓你看看咱們的新祠堂,他一直說,新祠堂能建起來,你至少占了一半的功勞。”

周蓁蓁搖頭,不居功,“這是哪兒的話啊。這新祠堂是你們的心血才對。”

周海笑了笑,沒再爭辯這個。

“好啦,你也回去吧,這一路回來你也累了,海大伯還拖著你嘮叨了那麽多。”

“那行,海大伯,我就先回去了。”

外頭,袁溯溟一直在大門處等她。

周蓁蓁朝他走過去。

這時周海又叫住了她,他顯然也注意到袁溯溟了,敢情他剛才急於向周蓁蓁展示成果,沒注意到人家。

“蓁姐兒啊,新祠堂建成了,明年你就從祠堂裏風風光光地出嫁!”

“您老別光操心我啊,宸七哥比我年長,還是先操心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