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3頁)

很快,關於她昨晚的問題,就有了答案。

她的預感成真,賀燦真的利用上輩子的記憶幫助賀家獲利了。

袁溯溟回來時,神色很凝重。

周蓁蓁端著一杯溫熱適中的水迎了上去,“發生什麽事了?”

袁溯溟接過,一仰頭,咕嚕咕嚕地喝完。

“二叔在閩南出事了,因決策不當,致使楊淮縣決堤,大水淹沒了整個城鎮,逾十萬人受災。其中死亡人口數千人,房屋幾乎盡毀,田地作物被淹沒,顆粒無收。而且二叔他失蹤了。皇上…震怒。”

說到後面,袁溯溟聲音艱澀。

周蓁蓁倒吸一口涼氣,現在的情況對袁家太不利了。

閩南以種植稻谷為主,現在五月中旬,正是抽穗灌漿的時刻,現在被洪水一淹一泡,即使不是顆粒無收,多半也收不上多少糧食了。

“現在家裏打算怎麽辦?”周蓁蓁問起袁家的打算。

袁溯溟答道,“閩南那邊情況未知,似乎不簡單。需要腦子靈活的人前往,隨機應變。祖父的意思是,讓我請旨走一趟閩南,家裏配合我們。”

應對危機,袁家已經有一套相對成熟的應對危機的辦法。

對此決定她是肯定的,“什麽時候走?”

“即刻。”

此時阿譽已經在收拾東西了,等一收拾好,他就出發。

袁溯溟歉意地看著她,新婚第二天他就要去往外地,且歸期不定。

周蓁蓁擡手給他整理了一下衣襟,“家裏的事重要,咱倆以後日子還長著呢。”

袁溯溟伸手抱住了她的腰,無聲地擁她入懷。

“你有什麽章程嗎?”窩在他懷中,她悶悶地問。

“楊淮縣決堤竟然連百姓都不曾疏散,二叔袁建域為人穩建,在閩南三年了,斷然不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祖父推測,怕是閩南有了大變故。”

周蓁蓁心思飛快地轉著,“閩南發生洪澇預警之後,皇上派了誰出使閩南?”她問這話,是想確定敵友關系,怎麽看,這出使淮南之人,與袁家應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應該可以排除出敵對關系。

“三皇子。”

周蓁蓁先是一愣,然後追問,“三皇子回京了?”

去年,因她之計,三皇子於年尾的時候被派去守皇陵,這才多久,他就已經從皇陵歸京,並能主持那麽重要的公務了?

袁溯溟解釋,“皇上萬聖節的時候,三皇子獻上一本血書寫的佛經,加上太子替之說話,彰顯仁德,三皇子已從皇陵調了回來,這次閩南水災,他主動請旨前往治理。”

周蓁蓁知道,三皇子的這個決定,想來也是受了去年太子前往祈寧治理雪災的影響和啟發。

“你懷疑有人從中作梗?”袁溯溟問,同是夫妻,他知之甚深,周蓁蓁想什麽,他自然也知道。

周蓁蓁反問,“難道你和祖父他們不懷疑嗎?”

袁溯溟不語,如何能不懷疑呢?

“你們剛才商量的時候,有懷疑的對象了嗎?”周蓁蓁問。

袁溯溟搖了搖頭,就是這樣,他祖父才頗覺棘手。敵在暗,他們在明。

“有沒有可能是袁家的政敵所為?”周蓁蓁問。

“是我們袁家的政敵,還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算計了二叔一把的人,不多。且在事情到了這步田地,還能如此保密,讓我們查不到多少有用的信息的,滿打滿算,也就賀家一個。”

“那你是覺得賀家不可能?”周蓁蓁反問。

袁溯溟凝視他,“賀家是三皇子的擁躉者。”

閩南出了問題,三皇子身為京中派往的治水主導者,也討不了好。

袁溯溟又道,“你剛才得知三皇子是出使南閩之人時,愣了一下,你也覺得這個猜測不可能對吧?”

周蓁蓁卻說,“擁躉者,也僅僅只是擁躉者而已。”

她這意思,賀家仍舊有嫌疑?

這是一個盲點,三皇子和賀家,是有親緣關系的,三皇子生母是賀家的一個表姑娘。也因為這一點,他們最先便將賀家從幕後黑手的嫌隙中排除了。

畢竟誰也不會認為賀家會連三皇子也不顧。這也是他們袁家沒有多加防範的原因。

“你是說賀家改弦易轍了?”袁溯溟擰眉。

“你最好查一下賀家人的動向。小心無大錯不是嗎?”

周蓁蓁心想,可不是改弦易轍了嗎?

如今朝中的勢力,很是復雜,但還是有脈絡可尋,理一理的。

端明太子也就是大皇子薨了,二皇子出繼,五皇子於去年也就是康靖二十七年被封為新一任太子,六皇子為異族妃嬪所生,七皇子早夭,余下還有兩個小皇子,均不滿十歲。

如今朝中分為好幾個派系:

嚴老太傅是擁皇派,一切以皇上馬首是瞻。

在太子沒選出來之前,還是五皇子的太子、三皇子、四皇子、六皇子身後都各有派系。直至去年五皇子成為太子,各皇子身後的勢力又進行了一次消融。但幾位皇子的死忠卻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