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3頁)

容皇後也是氣得差點暈厥過去,平時再好的修養也忍不住砸碎了好幾個前朝的花瓶。

太子的面色青黑,被幕僚勸著才沒派人直接殺了福安長公主以泄心頭之恨。

幕僚道:“殿下,這個當口福安長公主萬萬殺不得,不但殺不得,殿下應該厚待長公主,只有長公主站出來說話,這件事怕是才能平息下去。”

這個時候殺了福安長公主,太子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就是皇帝醒了,也是拉了太子的手,哆嗦著囑咐太子,要他定要善待長公主。

也不知道是跟幕僚一樣,知道此時不能殺長公主,否則兒子這些汙名是永遠也洗不清了,還是將死之前終於憶起當年自己在先帝面前的承諾,怕死了到地地下沒臉見先帝,亦或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良心發現,憶起當年和長公主的兄妹之情。

因此太子明明心頭恨得滴血,卻還是親自登了長公主府的大門去探望“因愛女過世病倒在床”的長公主,雖然人也沒見著,但賞賜之物還是流水一樣賜到了長公主府。

不僅如此,容皇後還召見了英國公世子夫人,表示想要讓蘭珠縣主夏明珠入東宮為太子良娣。

但卻又委婉表示,蘭珠縣主是福安長公主之女,現在長公主病重,理當住在長公主府中,在旁侍疾,就是出嫁,也該是從長公主府出嫁。

***

京城,英國公府。

後院佛堂中,夏老夫人跪坐在佛龕前,慢慢撥動著佛珠。

世子夫人崔氏等了小半個時辰,終於等到夏老夫人起身。

她上前扶住了夏老夫人,扶著她到一旁的軟塌上坐下,才道:“母親,舒姐兒沒了,我們也都很心痛,但逝者已矣,長公主總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身體肯定熬不住的。”

“你有什麽好的想法?”

夏老夫人道。

崔氏忙笑道:“母親,兒媳想著,珠兒畢竟是在公主身邊長大的,喚著公主一聲母親,過去那些年舒姐兒不在,也都是珠兒侍候一旁安慰公主的,不若還是讓珠兒住到公主府中,去公主身邊侍疾吧。”

親生女兒失蹤的時候,就搶了自己女兒在她身邊端茶倒水。

親生女兒找到,就將自己兒子和女兒掃地出門。

崔氏覺得長公主現在淪落到此地步,簡直就是報應。

她也懷疑那些謠言是出自長公主之口,真是惡毒至極......

夏老夫人掃了她一眼,道:“昨日皇後召你入宮,說了什麽?”

崔氏面色一僵。

她喃喃道:“母親......”

“說吧,有什麽事,你以為能瞞得了多久嗎?你想要做什麽,不跟我說實話,靠這些浮於表面之辭就能把旁人都哄得團團轉了嗎?”

夏老夫人冷冷道。

外面的傳言她也聽說了。

雖然已經是多年前的舊事,但那畢竟是她小兒子的死。

有些傷痛,是永遠也無法抹平的。

外面流言四起,而這些年來帝後和太子都對英國公府恩寵有加。

坊間同樣也已經流出英國公府是踩在次子的屍骨上得以延續國公府的爵位,得以得到這些年的榮華富貴的傳聞。

這還恰恰和當年蘭嘉縣主一回京就抽打夏明珠,和英國公世子夫人崔氏反目一事對上了。

當時福安長公主還將過繼的一對子女趕回了國公府,這些年都不聞不問。

據說過繼的那個兒子夏延林娶妻的時候福安長公主不僅沒回府,連稍厚的禮都沒準備,不過就給了兩千兩銀子全了個面子。

崔氏“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落淚道:“母親,兒媳不敢。只是這事......”

她落著淚就將皇後欲讓女兒夏明珠入東宮為太子良娣,但卻要求夏明珠住回長公主府,並且在長公主府出嫁一事說了。

崔氏道,“母親,現在外面流言四起。不僅是太子殿下受到了詆毀,就是我們英國公府也不例外,世子爺他怕您憂心,不肯跟您說,但兒媳聽說世子爺他在朝中已經受人排擠,就是森兒和林兒,在衙門裏也受到了同僚的排擠。母親,在這樣下去,我們英國公府怕是聲名個前程都要毀於一旦。”

她口中的森兒和林兒便是她的長子夏延森和幼子夏延林。

“為今之計,也只有長公主出面,才能打碎外面的那些流言了啊。母親,太子一直信重世子爺,我們府早就與東宮是一體,皇後娘娘她,如今讓珠兒去公主府去住,為的不僅是挽回太子的聲譽,同樣也是挽回我們英國公府的聲譽啊,母親。”

夏老夫人面色沉沉,許久都沒有出聲。

崔氏又落淚道,“母親,珠兒原本已經在和果郡王府議婚,果郡王妃之前明明很喜歡珠兒,可是自從這些流言傳出之後,就立即推脫了婚事,說珠兒不適合他們二公子。母親,珠兒現在已經是日日以淚洗面,就算她不入東宮,也找不到其他的好婚事了。不僅是珠兒,就是瑤兒都派了嬤嬤過來尋問,聽那嬤嬤說,瑤兒現在在夫家已經被停了管家權,再這麽下去,怕不是要禁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