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3頁)

秦嘉問他:“您原本打算怎麽做?”

原本?

顧珒眨了眨茫然的眼睛,須臾之後才啞聲道:“還永安王府一個真相和公道。”

這是他最初的期盼。

那些英魂不該被汙名遮蓋。

“那就按您想做的,去做。”秦嘉握著他的手,想起當日蕭知同她說得那些話,她深深吸了一口氣,看著他,鄭重道:“這件事或許並不容易,但我會陪著您。”

她沒有聽從姑姑的話,去跟太子說,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帝王。

這世上有太多的事,都沒有定義。

並不是驍勇善戰、獨斷堅決便是帝王,一個心懷天下,有仁義之心的人,一樣也能成為一個受萬人愛戴的君王。

她會喜歡上他。

不正是因為他的善良和仁慈嗎?

顧珒仿佛還沒有回過神,他呆呆看著秦嘉,不知道過了多久,蒼白的臉上終於綻開一抹晴日。

***

顧珒想要還永安王府一個公道,其實並不容易。

這件事涉及了他的父皇,他的母後,甚至還包括他的外祖一家倘若真想重新開審,那便是把他們的過錯擺大眾面前,沒有一個王侯貴族會希望旁人來點評自己的過錯。

更何況——

還是宮裏的那幾位

而就在顧珒為這件事奔波的時候,邊防又傳來消息了。

當初大家以為夏國式微,縱然下了戰書,也沒有多少人放在眼裏,就如端佑帝所言“區區一個小國,兵馬都沒有多少,難不成朕還會怕他們不成?”

可與他們料想的不同。

夏國來勢兇猛,十幾日的功夫便讓大燕連失了幾座城池,甚至還在以不可阻擋的架勢往京城的方向過來,一時間,人心惶惶,不僅是坊間百姓人人自危。

就連朝中官員亦是如此。

他們安穩的日子過得實在太久了,這些年,邊防有西南王和陸重淵坐鎮,偶爾幾次戰役也都是以大捷收尾,如今西北雖然沒了陸重淵,但番邦也沒有來犯。

久而久之。

太平日子過久了,大家也就越來越懶散了。

突然傳來這樣的消息,不管是京城裏的百姓,還是別處的百姓,都變得慌張起來。

都在打仗了,能不能活都不知道,他們哪裏還顧得了別的?民怨沸騰之下,一個個都開始說道起來“如果真是端佑帝冤枉了永安王一家,重新審查,洗清真相便是。”

“就是,不過是一份罪己書,只要他寫了,就不會打仗了。”

“真是的,難不成真要死很多人,他才肯認錯嗎?”

這些聲音原本只是小範圍的傳播,可說的人越多,聲音也就越發響亮,等傳到皇宮的時候,端佑帝免不了又發了一頓脾氣,接連罰了不少人也無濟於事。

**

早朝上。

端佑帝端坐在椅子上,手裏握著百裏加急送過來的折子,越看上面的內容,他的臉色越沉,“冀州失守,瀛州失守,朔州失守”他每說一句話,臉色便越沉。

等說到最後,再也忍不住。

手上的折子往底下砸,厲聲罵道:“飯桶,都是飯桶,他們都是做什麽吃的,連夏國的幾萬兵馬都扛不住?!林尉,你這個兵部尚書是怎麽當的?”

林尉面色發白,往前幾步,拱手道:“陛下,夏國兵馬雖然少,但顧辭顧辭早年有遊歷的經驗,對於大燕的地域十分了解,他又是趁大家不備偷襲。”

“所,所以”

明明是寒冬臘月,可他卻滿頭大汗,說話也變得越來越磕磕巴巴。

端佑帝沉著臉,斥道:“朕不是來聽你說廢話的,你就說,現在怎麽處理?”

“這”

“怎麽?”端佑帝見他這幅樣子,臉色黑如墨,“我大燕難不成還沒有能迎敵的人?”

“陛下,顧辭如今所在的區域當初是由陸都督統轄,這一年雖然另指派了徐將軍過去,但他畢竟年邁,恐怕不敵顧辭的兵馬,若是從京中或者其他地方調任,對西北地形不熟”林尉低聲答道。

“其實顧辭所言”

他這話還未說完,端佑帝就立刻拉下了臉,直接拿著一旁的杯盞往底下砸去,“放肆,我泱泱大燕,何懼大夏這個螻蟻小國?”

他往底下看去:“有哪位愛卿願意領兵前去?”

眾人左顧右盼,卻都沒有應聲。

端佑帝見這幅畫面,氣得直接紅了臉,他連稱三個“好”,最後手撐在扶手上,冷聲道:“沒有人去,朕就親自去!”

“朕就不信”

他一邊說話,一邊起身。

但不知道是不是用力過猛,還是近來沒有休息好的緣故,猛地一起身,身子就往後砸去。

“陛下!”

“父皇!”

端佑帝由李德安扶著坐穩,臉上的神色卻不復先前,反而有些茫然和怔忡,他突然意識到,他是真的老了可他縱然老了,也不可能向別人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