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3頁)

明珠老狐狸這人是萬裏挑一的聰明人,會看人更會用人。當年康熙要除三藩,滿朝廷的人都反對,唯獨明珠一人力挺二十歲的康熙在廷前唾沫橫飛舌戰群臣,就這遠見和魄力就非一般人可比。

好在這對君臣也算是心心相惜彼此不負,明珠挺著康熙平了三藩,而在三藩之亂鬧得最厲害的時候,康熙也不像景帝斬晁錯一樣拿明珠平息三藩之怒。

只是如今,咱們康熙爺對他變成了又愛又防,變成了怕好用的刀子會割自己的手。康熙爺這瞻前顧後、左右為難的,不都是為了自己那只親生的、叫“太子”的手嗎?

阿靈阿心裏無奈地嘆了一句: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可父母之愛子未必感恩父母。

阿靈阿問:“大堂兄,你在翰林院的時候可曾教過太子?”

傅達禮道:“那時候太子才兩三歲,等到太子就學的時候我已經去盛京了。不過我後來聽王熙大人說過,太子甚是聰慧。”

阿靈阿嚼著嘴裏的饅頭默不作聲。

他其實也挺好奇,你說康熙這麽愛太子,為他不惜打壓明珠,可說是幫他掃清繼位路上的一切障礙。後來又請了王熙、湯斌這樣的名師為他傳道受業,為何最後兩人會變成那樣?

尤其王熙、湯斌都是一代大儒,而胤礽在史書上卻沒留什麽好名聲,在當年看清實錄的時候,他總隱隱覺得康熙替寶貝太子隱瞞了最重要的事——夥同索額圖造反。

雖然康熙死不承認,但動不動拿李承乾和劉據與太子比,還送了太子的親舅舅一頂“本朝第一大罪人”,怎麽看都背後有鬼。

傅達禮不知阿靈阿的想法,他問了另外一樁事:“我看剛才皇上和靳大人聊中河的事,似乎是不怎麽贊同靳大人的注意?”

阿靈阿也是注意到了。

康熙這個人到底是個成熟的政治家,說話總留有幾分余地,他剛才那句“知道了”,其實就是暗示他並不怎麽贊同靳輔的觀點,但又不反駁他的意思。

“總督大人性格耿直,剛才皇上說洪澤湖的事,他實在不應該明著拒絕皇上的,好歹給皇上留個面子。”

傅達禮嘆了口氣,可有什麽法子呢?靳輔這人就是這樣的性子,覺得萬歲爺不懂河工總忍不住要駁萬歲的話。傅達禮到了南方勸了他幾次了,可一點用都不頂。

阿靈阿是伴駕的大臣,下晌就要跟著康熙的龍船回揚州去,在傅達禮這蹭完飯後他就準備回船上去了。

傅達禮出來送他,兩人剛出河道衙門就瞧見兩匹快馬往渡口飛馳而去,其中一個阿靈阿認得,就是那在船上笑話他的孫在豐。

他接替了珍珍她小爺爺薩穆哈,如今是工部尚書,另一個形銷骨立、面龐黝黑的中年男子阿靈阿卻是第一次見。

他們騎馬一晃而過,胸口的補子被胳膊當著瞧不清,但他頭上的藍頂子卻是一眼便可瞧見,那想來至少也是個四品官員。

“大堂兄,那人是誰?”

傅達禮說:“哦,他不是江蘇的官員你沒見過他不奇怪,此人是安徽按察使於成龍。”

阿靈阿渾身一個激靈,他可記得這個人名,就在鐵血那個討論清朝河工的高樓裏。康熙因為不滿意靳輔的治河方案,特意把下河工程交給了他,由此就拉開了那著名的治河風波。

傅達禮疑惑地咕噥了一句:“他怎麽在這,他不是在安慶嗎?”

安徽按察使執掌一省刑名,同安徽巡撫一起駐紮在安慶,距離淮安那也是百裏之遙的地方。他能出現在這就說明,康熙在下江南之前就已經下密旨給他,讓他來淮安見駕。

那也就是說和後世記錄的不同,康熙並不是南巡天妃匣後才對靳輔的想法不滿,而是南巡前就已經打定主意要把於成龍安插到這蹚渾水裏了。

真是伴君如伴虎,康熙之前是一星半點都沒透露出那意思來。

阿靈阿再想想覺得自己也是真慘,下次穿越他想穿一個和三哥法喀一樣的紈絝,帶著珍珍蹭著李念原好吃好喝就行了。

懷著這一肚子的復雜心緒,阿靈阿隨駕回到了揚州,阿靈阿想蹭飯的對象李念原比他跑得還快,在阿靈阿抵達揚州行宮時已經候在了門口。

李念原看見阿靈阿就瘋狂使眼色,阿靈阿慢慢靠近他後小聲問:“舅爺爺您怎麽跑那麽快的?”

阿靈阿跟著康熙是走水路,半日抵達揚州不奇怪,可李念原是平民在南巡期間走不得水路,他是怎麽半日之間從淮安瞬移到揚州的?

李念原站在阿靈阿旁邊看著天,嘴唇輕輕動著說:“都是外人,別叫我舅爺爺。”

“好,李老板,你怎麽跑那麽快的?”

李念原不看阿靈阿,轉頭看向另一處杵著的徐承志,還假模假式伸出手和老徐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