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4/4頁)

前幾年他挑了江南的湯斌赴京為太子授課,沒想到天不假年,湯斌一共教了太子半年就暴病而亡。

要知道太子的師傅是個燙手活,教的好一代帝師百世流芳,教不好遺臭萬年皇帝責罵。

朝中有文采的大儒早就功成名就,誰也不想淌這趟渾水。尤其是康熙有一大群兒子,目下各個都聰明豐朗,某些皇子又有勢大的母家。

皇位歸屬這件事,未來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於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大儒各個都想置身事外。

那低位一些的翰林又如何呢?

以徐乾學為首的南黨倒幾乎各個都是一甲或者二甲進士出身,這次連累下台的人裏,有好幾個都在翰林院任職,不少還兼職皇子師傅。

且南黨此次一倒台,別說補缺了,就連本來書房給皇子們教書的師傅,也出了好幾個缺。

說起選皇子師傅,康熙看看這幾年開始陸續進書房的四五六七八九十阿哥再次頭疼起來。

兒子太多,師傅不夠用啊!

書房裏的師傅可不是個輕松的差事,上要對皇帝負責,下要對皇子們負責,皇子們讀得好,那是你的本分,皇子們要讀得不好,那就是你的責任。

同明朝皇子師傅們能指著皇子們的鼻子罵不同,本朝的皇帝若是覺得皇子不上進,不會責打兒子,就只會責打授業的師傅。

師傅們被懲罰的時候就跪在地上,舉著雙手讓太監們打手心,而他們的學生還必須得站在旁邊看,以此來告誡他們要努力上進。

據說這是攝政王時期留下來的怪規矩,聽說攝政王當時畏懼先帝的師傅們把他教得太好,每每捉了先帝的錯來懲罰他的師傅們,想要離間他們。時間長了漸漸地就成了宮裏不成文的規矩。

皇子們卯時進書房,師傅們來得更早,如今教三阿哥、四阿哥的幾位恩師,可說是連著好幾年沒見過太陽升起的模樣。

即便如此辛苦,能進書房教皇子們讀書幾乎是翰林院每個新晉翰林的心願。

畢竟滿人入關之後日益漢化,皇子們從小讀四書五經,基本都接受了漢人自古以來尊師重道的理念,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只要能當皇子們的老師,自然這一輩子也就有了保護傘。尤其如果能當上太子的授業恩師,那簡直就是抱上了未來皇帝的龍腿。

從前太子身邊基本都是索額圖拉攏的徐乾學的人,再不濟,那也是同他走得近的人。

徐乾學他們這一滾蛋,康熙自然就得補新師傅。頭一個映入他眼簾的就是納蘭容若。

他是根正苗紅的進士出身,因為父親明珠的關系才被蹉跎到今天。如今他是翰林院掌院學士,他來當皇子們的師傅那是名正言順的事。

若是從前,容若也許會婉拒康熙,但大阿哥成婚後已從書房退出,容若也沒有什麽好避諱的,欣然接受了康熙的委任,成為書房裏的新師傅。

光加一位師傅似乎有些不夠。

康熙心思一動,眼睛不由自主地就落到了眼前人的身上。

阿靈阿乖巧地立在一旁,等著康熙批復他的折子,等了半天也沒聽見康熙說話,他忍不住悄悄擡起頭,想偷看一下這位大爺在做什麽,誰想剛剛好同康熙的視線對了個正著。

阿靈阿被他眼神裏濃濃的探究搞得頭皮發麻,沒回康熙拿這眼神看他必定沒好事。

他提心吊膽地問:“皇上,您這麽瞧奴才做什麽?”

康熙不鹹不淡地說:“朕在想著,讓你去做阿哥們的師傅。”

阿靈阿頭一個反應是:自從當了理藩院尚書,每天早上五點就得進宮,這要是再當皇子們的老師,雞沒叫自個兒就得起來了啊。苦,太苦了。

他慌得趕緊搜腸刮肚,終於是讓他想出了一番說辭。

“皇上,奴才就是個舉人,連進士都不是,哪裏有這本事教阿哥們,那豈不是誤人子弟嗎?”

康熙聽了他這話,當即狠狠剜了他一眼,伸出了自己的龍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