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2頁)

說起鎮遠侯,李淑面上的攝人威儀淡了幾分,道:“阿遠不屑於用陰謀手段,帶出來的人與他一樣,這樣的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卻不通朝堂政鬥。清源如今遭崔家挾持,實在再正常不過。”

程彥聽李淑並無懷恨許清源當年沒有出兵相助的事情,便試探問道:“娘有沒有化解之法?”

“此事你無需去管,我去辦便可。”李淑爽快應下,輕笑出聲:“我知道你舅舅在擔心什麽,但阿遠帶出來的兵,縱然身死,也絕不會背叛大夏,背叛天子。”

程彥心情有些復雜。

李淑對鎮遠侯的贊賞是發自肺腑,這種推崇,是李淑從未對程仲卿有過的。

在李淑心裏,程仲卿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臉了_(:з」∠)_

程彥很快將這種惆悵情緒驅逐出腦海。

眼下正是她與崔莘海鬥得水深火熱的時候,她可不能想那些有的沒的,只是母親素來厭惡李斯年,未必肯讓李斯年回梁州。

程彥道:“李斯年前幾日找了我,讓我放他自由。”

李淑面上一冷,程彥連忙道:“當然!我沒有答應,他便退而求次,說想回故鄉梁州看一看。”

“這些時日,他幫了我許多,況番薯也在梁州.......”

李淑鳳目微眯,道:“今日底下的人向我說了一件趣事兒,崔元朗那個登徒子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且死狀可怖,顯然是之前遭遇了非人的折磨,讓她的羅生暗衛瞧了,都說殘忍至極。

“李斯年是個厲害角色,不可小覷。”

程彥眸光閃了閃。

她當然知道李斯年是個厲害角色,只是番薯在李斯年手裏,她只能與他合作。

再者,母親這般恨謝家人,能容忍李斯年活著已經是看在淩虛子的面子上了,怎麽會允許李斯年回梁州?

盡管李斯年以番薯作為交換。

哪曾想,李淑道:“不過,他若是能悄無聲息除去崔振波,他回梁州之事,我倒也可以考慮一下。”

程彥大喜:“娘可不許騙我!”

李淑笑道:“你這丫頭,我何時騙過你?”

關於番薯的事情,程彥向她提過很多次,她知道番薯的重要性,可為了番薯便放了李斯年,實在讓她不甘。

程彥見李淑應允,試探道:“娘要不要見一下李斯年?”

李斯年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便能所向披靡,大夏與北狄的戰事迫在眉睫,母親性子孤冷,無人可用,如果可以,她希望母親肯放下恩怨啟用李斯年。

李淑拒絕道:“你且讓他去做這件事。崔振波是京兆尹,掌京師兵馬,可不是崔元朗那般好下手的。”

程彥只得放棄。

與此同時,太史令服毒死在家中。

太史令娶的是夢溪林家的女兒,剛成婚不過四五年,正是蜜裏調油的時候。

林家女悲傷難以自制,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一個沒有寫完的奏折。

看完奏折,林家女迅速封鎖消息,連夜回了自己娘家,將這個奏折報於娘家。

是夜,林家族長拿著奏折在屋裏來回渡步,他的周圍,坐滿了林家在朝為官的兒郎或者女婿。

“此事幹系重大,萬萬不能隱瞞天子,祖父,我們報上去吧!”

他何嘗不知這個道理?

如今的朝中,薛家為禦史,楊家為丞相,大將軍是天子的發小,崔家占去了太傅,剩下九卿,也以薛、崔、楊為首,兵馬實權,盡被三家瓜分。

林家不過掌了大司農,主大夏財政,可世家林立的時代,大司農形同虛設。

若能以這個奏折撕開三家鼎立的局面,林家從朝中分到一些實權,那是最好不過了,可這個奏折上的內容,稍之不甚,便是滅族之禍。

猶豫半晌,林修然攥緊了奏折。

次日清晨,朝會之後,林修然並未離去,找了老黃門,等待許久,終於等到了獨自求見李泓的機會。

林修然躬身把奏折遞給老黃門,老黃門呈上給李泓。

李泓看罷,笑道:“此話乃是無稽之談,做不得數。”

一個太史令,怎及淩虛子知天命?

林修然道:“臣之前聽祖父言及,先廢後謝元不喜長公主,其實另有他因,只是此因牽扯天家國運,祖父並未與臣細講,陛下大可看一下先帝的起注錄,一探究竟。”

林修然的祖父是先帝心腹,擔任當時的太子太傅一職,後來李淑逼宮,林修然的祖父辭官自裁,林家就此一蹶不振。

李泓合上奏折,道:“此事朕知道了。”

其實他也挺好奇,那麽多的皇子公主,為何謝元獨獨容不下他姐姐,對姐姐百般迫害,甚至遠超對成年皇子的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