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4頁)

程彥擡起頭,長長睫毛斂著的瞳孔比星辰還要亮,狡黠一笑,道:“或許,咱們還有別的辦法。”

“快過年了,北狄來都來了,不留下點東西怎麽成?”

李夜城蹙眉道:“你的意思是?”

程彥指著地圖,問道:“哪條路離方城最近?”

她雖然想到了辦法,但到底是第一次來這裏,具體怎麽去實施她心中的想法,還需要李夜城這個好向導與一騎當千的絕世悍將。

李夜城指了一條路,道:“這裏。”

話音剛落,便想起了程彥的打算,道:“你是想在這裏設伏?”

“是,但也不是。”

程彥道:“我們知道這條路離方城最近,想在此地埋伏北狄,北狄的謀士也能想象得到。”

“派五百人,在這裏假意設伏,讓北狄誤以為我們於此地埋伏了人馬。”

程彥擡頭又問李夜城:“離方城第二近的路是哪一條?”

李夜城眉頭微動,看了看程彥,只覺得運籌帷幄的她,整個人似乎在發光。

“是這裏。”

李夜城的聲音無意識地柔和幾分。

“那我們便在這裏設伏。”

程彥笑道:“你們總說,給你們制造的諸葛連/弩雖好,可惜太過笨重,只能在守城的時候用一下,與北狄打野外會戰的時候完全用不到。”

“我瞧著,今日就該派上用場,發揮諸葛連/弩真正的實力。”

北狄胡人甚少穿重甲,以速度快、來去如風聞名天下。

她雖然從水下梁王宮裏帶出來了精鋼和諸葛連/弩的制造方法,但在軍中推行的並不好。

原因是精鋼比尋常的鐵甲還要重,一旦穿上,勢必要影響戰馬的速度,夏軍雖然奪回了天山牧場,但那裏的戰馬多被北狄搶掠,留下的戰馬並不多,只夠給精銳部隊使用,普通戰士用的仍是比北狄慢一些的戰馬。

馬的速度本就比不上北狄,他們哪裏還敢穿精鋼造就的戰甲?

只有李夜城的先鋒軍,才是精鋼加良駒的配置。

至於諸葛連/弩,那就更不用說了,效果雖好,可背在身上卻頗重,除了李夜城的部隊配備了諸葛連/弩,剩余的連/弩,大多安置在城樓上,用來守城用。

李夜城頷首,道:“兵分兩路,你帶人去設伏,我去找許姑娘。”

這樣一來,無論北狄會不會上鉤去攻打方城,設伏的程彥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換一下,”程彥笑笑道:“你的部隊配的有諸葛連/弩,若換了其他部隊去設伏,他們不熟練不說,只怕還會弄巧成拙。”

“可是——”

“沒有可是。”

程彥打斷李夜城的話,聲音清脆,但也堅定:“他們一定會去攻打方城的,我和裳姐姐都不會有危險。”

“更何況,你設伏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北狄與夏軍不一樣,他們是以戰養戰的打法,在與夏軍作戰的時候,他們通常不會帶太多的糧食,而是打到哪,吃到哪。

這種戰術有利有弊,利是來去如風,只要他們夠快,夏軍便追不上他們的腳步。

但弊端也很明顯——一旦糧食用盡,便是軍心渙散,不戰自敗。

一個人去樓空沒有任何補給的方城,北狄們守不了多長時間的,更何況,雲城那裏還有李淑的大軍在攻打。

雲城可比方城重要得多了。

沒有糧食,雲城受困,北狄多半會棄城而逃。

所以程彥準備在他們回援雲城的路上讓李斯年設下兩路伏兵。

第一路,只是佯做攻擊,第二路,才是真正取北狄性命的伏兵。

北狄早在取方城的路上便已經遭遇了李斯年的伏擊,此次回援雲城,必會留個心眼,李夜城貿然追擊,只會損失慘重。

所以第一路伏兵只是佯做攻擊。

在經歷了第一路的伏擊後,北狄這才會放心撤退,不留部隊阻截李夜城的追擊。

這個時候李夜城再突然出現,必然能殺得北狄措手不及。

程彥把自己打算說給李夜城聽。

李夜城聽後,對程彥越發佩服,轉念一想,或許又是李斯年出的主意,便道:“此計也是李斯年想出來的?”

“這個不是。”

程彥搖頭笑了笑,道:“我自己想出來的。”

多看三國演義還是有好處的,這個計謀是毒士賈詡花式吊打曹老板時的劇情。

她如今套用,不過是借花獻佛罷了。

聽了程彥這般的安排,李斯年不再堅持自己去救許裳,與程彥分了兵,前去約定的地方設伏。

為了保護程彥的安全,他將孫家人留在程彥身邊。

程彥沒有推辭,帶著孫家人踏上尋找許裳的路。

方城的居民得到斥候的通知,撤出方城,往雍州城進發。

居民們擔心李斯年的兵馬與胡人相差太過懸殊,便不讓將士們護送他們去雍州城,只讓他們前去幫助李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