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封面的拍攝(第2/3頁)

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這句話說對也不全對,說錯也不全錯,主要還是看對象。

如果其中一方對另一方來說毫無性吸引力,那也可能真的只是純友誼,但這件事絕不會發生在萊蒂身上,除了gay之外。

托尼是個理性的人,他很欣賞萊蒂西亞·洛佩斯這個人,他剛認識她的時候,後者連一個模特都算不上,如今就連他偶爾也會從雜志上看見這個黑發姑娘,要是再給她多一些時間,她會成長到什麽地步呢?

再者,萊蒂是少數不戴任何有色眼鏡來看待他的人——說句很抖M的說話,托尼有時候覺得被她挖苦還挺爽的……當然更爽的是挖苦她!

這樣的一個朋友,睡了多可惜?

哈皮看著托尼那一臉“我真偉大”的表情,沒忍住眼皮一跳,莫不成,老板這是喜歡上人家卻連自己都沒察覺到吧……?

要是被捷足先登了,你哭都沒地方哭去!

……

完成在這邊的工作後,萊蒂亦不多作逗留,直接前往巴黎的《VOGUE》攝影棚。

工作人員對她的態度都很客氣,跟她初入行時有很大的分別,每個人見到她都主動的點頭或者打一聲招呼。

萊蒂多數都會回應,除非真的累得不想說話了,因為誰知道他們會在背後說你什麽?留個好印象準沒錯,她不想被傳出什麽耍大牌的謠言。

萊蒂先被帶去化妝做發型,差不多弄好後攝影師才出現。

在見到她的攝影師時,萊蒂就知道今天的攝影會是什麽風格。

彼得·林德貝格——這位德國攝影師是時尚界裏最著名的攝影師之一,《VOGUE》會請到他來萊蒂一點都不意外,像他這樣的攝影師經常跟知名雜志及品牌合作。

他擅長的是黑白人像,由這位攝影大師拍出來的照片直白簡潔,從他的攝影作品裏可看出每個人未經渲染的靈魂,這也是為什麽時尚界會如此推崇他的原因。

彼得說:“現實世界是彩色而平凡的,黑白攝影給人的感覺是很真實的,是從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世界。”

人們透過他的鏡頭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他的照片總是很有味道,呈現出模特最真實的一面。

毫無疑問的,萊蒂要拍的是黑白照。

簡單的跟這位著名攝影師交流後,萊蒂開始了今天的拍攝。

四大版的《VOGUE》裏,每一版的風格都不一樣。美國版清新寫實,英國版有種貴族的味道,法國版簡單優雅,意大利版透著一股藝術氣息。

英、美、意、法能夠被推崇為最有影響力的四個版本,可見於他們的經濟發展狀況,文明開放的程度,流行文化的普及度,以及本土時尚品牌的影響力等等。四大時裝周——同樣是由這四個國家舉辦的時裝周組成的原因同理。

除了以上之外,四大和其他版本的差別在哪裏?舉些具體的例子,法國版能夠輕易就請到彼得·林德貝格這種級數的攝影師,大牌也會很樂意借他們的當季新款衣服給法國版拍攝。

可是澳洲版呢?它的主編甚至連某些大牌的時裝秀都去不了。

《VOGUE》被捧為“時尚聖經”不無道理,

但是很多人都以為《VOGUE》就是潮流的指標,主編們是引領潮流的人,其實這是個錯覺。

主導著時尚界的不是安娜·溫圖爾,也不是卡琳·洛菲德或者其他主編,讀者在《VOGUE》上面看見的“XX專訪”和“新品推介”並不是由主編決定的,真正作決定的人是廣告商。主編的作用是決定會以什麽樣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而已。

在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紙質媒體仍是主流,時尚雜志是人們接觸時尚資訊的最佳途徑,因此所有品牌都想要跟《VOGUE》打好關系。

法國版《VOGUE》把優雅進行到底,今天的拍攝於攝影棚裏進行,場地只有一面純色的布景板,沒有任何道具,她要在這有限的空間裏盡量運用自己的身體。

彼得一邊按快門一邊搖頭,“Too beautiful……It’s too beautiful!”

“Too beautiful”在彼得的口中可不是什麽褒義詞,萊蒂的臉是很美,卻美得太單調了。

She’s beautiful! Beautiful but boring!

拍第一張的時候,彼得還沒感覺到什麽出來,這位黑發姑娘裏鏡頭裏看起來很美,五官完美無瑕,他敢打賭如果萊蒂去試鏡一部電影,就算她毫無演戲經驗,光憑這張臉就足以讓她撈到一個不錯的角色。

可是到第二、三張時,他就發現到一個問題——漂亮是漂亮,但是感覺所有照片拍出來都是一個樣的。

為什麽設計師及攝影師們都那麽喜愛凱特·摩絲?因為可完美駕馭多種風格,在鏡頭前的表現力極強,很容易就可以表達出設計師和攝影師心裏的風格。

簡單而言,凱特·摩絲是一張白紙,等待他們來繪畫上色,制成一件最滿意的作品,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對於一名藝術家而言當然更喜歡任意讓他們留下自己的痕跡的白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