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靈氣逼人(十五)(第2/3頁)

正如她與任慈所言,偏居一地,難免眼界狹小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走的路多了,經歷的事情多了,無論是眼界還是心胸都可以變得寬廣。

他們這一路行來,孫傳興在醫道上的見解更深了,而淩雲的劍法則越來越渾然天成,就是南宮靈也增長了不少見識。武功也罷,醫術也好都是需要經驗積累的。

“讀書可以開智明理,其中又讓你們多讀道家典籍,一者緣由許多前輩高手從儒道法的典籍中了悟武功。”石慧解釋道,“其次,便是歷朝歷代高手,以佛道兩家弟子最少出現走火入魔。習武之人免不得爭強好勝,可是一味爭強好勝並非什麽好事。你們還要學會養性,若是心境更不上,一味追求武功,難免落了下乘。”

石慧說完看了一眼淩雲。

淩雲聞言,靜思片刻,突然跳下馬背,嚇得孫傳興忙拉韁繩,停住了馬車。

淩雲在馬車旁跪下,磕了三個響頭:“弟子受教!”

“小雲起來吧!”

石慧第一次見到淩雲的時候,他才六七歲。小小的孩子卻浪跡江湖,沒有父母親人,不知道自己的來歷,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淩雲這個名字還是到了石慧的莊子上才取的。

不同於孫傳興的世故圓滑,淩雲有時候甚至會讓人忘記他的存在。但是莫名的石慧總會多關注幾分,就怕這個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弟子在他們全無所覺的時候,走上未知的路。

“娘,靈兒也明白了,靈兒以後會好好讀書的。”南宮靈有些不好意思道。

經過這一番談話,淩雲倒是願意分些心思在讀書上了。南宮靈不在抗拒背書,甚至休息的時候,還會多默讀幾次,然後在路上背誦。就連一向不喜歡習武的孫傳興鉆研醫術之余,也多分了兩分心思修習武功。

石慧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現代有醫鬧,還時常因為保安和警察不能及時趕到時常釀成悲劇,古代同樣有這樣的事情。

若為醫者,當須安神定志,先發大慈惻隱之心,願普救眾靈之苦。

可是醫者也是人,孫傳興是石慧一手培養的,她可不想他日孫傳興如那位黃泉路塌、奈何橋斷、十皇殿前傳金牌——“死人復活”呂仙子一樣救了幾個所謂正派中人,卻落得二十年生不生,死不死,唯一的兒子投身魔道的下場。

因為這樣,雖然孫傳興對醫道興趣昂然,石慧也總會讓他分心於武道。若是孫傳興沒有自保的本事,就算他的師兄弟再厲害,也不能護的周全。

或許是解開了心結,淩雲和孫傳興不知不覺都更加融入了師門的氛圍。淩雲身上的冷冽退去了幾分,而孫傳興也去掉保護層,孩子們的相處自然而然就更融洽了。

石慧帶著三個孩子遊歷,並沒有特定的目的地,全是隨心而行,就是為了不讓有心人知道他們的行程。這日緩緩而行卻到了三清山附近。

三清山是野生藥材的大寶庫,諸如厚樸、黃連、鹿銜草、何首烏、前胡、南沙參、滴水珠、七葉一枝花、杜仲、女貞子、五味子、黃荊以及雲霧草、石耳等藥材都能在其中找到。

石慧將驢馬和馬車托付給丐幫弟子,請他們送到下一個城鎮,自己就帶著幾個孩子步行進山采藥。山中藥材豐富,他們也就在山中行了三日才翻山而行。

“師娘,前面有個村子,我們今晚可以在村子裏投宿了。”淩雲見到前面炊煙裊裊,開口道。

“太好了!終於不用露宿野外了!”南宮靈興奮地跳了起來。

為了鍛煉幾個孩子,石慧帶足了帳篷等物,並不為了投宿趕路。一開始投宿野外,南宮靈還很高興。可是這次進山采藥,因是步行,就連帳篷都沒有帶,可把小孩子折騰慘了。

在山中走了三日,石慧也有些疲倦,見到村莊還是蠻高興的。

“下去看看有沒有人家可以借宿。若是方便,趁著天氣不錯,就留在村中將采的藥炮制好,再去鎮上。”

原來還不覺得餓,可是看到炊煙,四人都不約而同覺得腹中空虛,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

南宮靈年紀最小,性格又活潑,便跑在最前面。淩雲背著行李,雖然沒有說話,腳步卻緊跟著南宮靈,生怕自己的小師兄遇到危險。

孫傳興則背著藥簍慢悠悠墜在石慧身後,不慌也不忙。

“傳興可還背的動?”石慧托了托背上的藥簍,回頭問道。

本來是淩雲和南宮靈拿著行李,石慧和孫傳興背著藥簍。路上孩子們又打了山雞野兔,淩雲就拿了所有行李,讓南宮靈拿著野味。可是那個孩子一高興起來,就什麽都不管不顧了。

方才休息,南宮靈早就忘了他負責拿的山雞野兔,蹦蹦跳跳跑在了前面。孫傳興不聲不響的將野味掛在了藥簍上替他背著,石慧也是方才看到南宮靈沖到前面去才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