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峰回路轉(二十)(第2/2頁)

若非石慧堅持,年輕的父母,晚上都不一定記得來接回女兒。

石慧從架子上找了一本寓言,給小語嫣說了幾個寓言故事。小語嫣聽沒有聽懂不曉得,只是多說幾次,她就會將故事都記下來。

“師祖明日要去姑蘇城,嫣兒想要去玩嗎?”

“想!那師祖要去寒山寺看念善小哥哥嗎?”王語嫣想了想問道,“上次嫣兒答應他,要送他一個魯班鎖。”

寒山寺雖然更名普明禪院多年,但是因為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有名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百姓還是習慣稱之為寒山寺。

石慧只要不出姑蘇,每月都會去兩三趟寒山寺看完念善。石慧身邊的幾個孩子若是碰上有空,也會跟著一起去。

隨著玄慈在少室山下自斷筋脈,葉二娘明正典刑,秋後處斬。多年前,那件轟動江湖牽扯兩道十幾個郡縣的鬼母案已經被人漸漸遺忘。受害者家屬也在盡力忘記這些悲傷往事開始新的生活。

玄寂大師也正如他說的那樣,不僅沒有因為石慧揭露玄慈的秘密而遷怒,反而對石慧告之藏經閣之事頗為感激。天道閣建立之初,玄寂大師還主動聯系石慧為天道閣提供了許多幫助。

從天道閣開始,石慧與玄寂大師便保持著聯系,主要是為了江湖上的事情,有時候還會討論一些武功。玄寂大師並非拘泥之人,並沒有將虛竹當做不可提起的對象,反而時常在信中問及虛竹是否安好。

不管虛竹的父母是誰,他曾經都算半個少林弟子。少林為了避嫌,不得不托了石慧給他另覓取出,玄寂大師一直覺得心中有愧。

這次去寒山寺,其實石慧有考慮將念善接到燕子塢來。念善是寄養在寒山寺,不需要剃度,這幾年頭發都留起來了。許是在寺廟中長大,念善是連螞蟻都不忍心踩死一個,但是他卻頗為向往外面的生活。

尤其是認識喬峰、慕容復這些孩子後,念善越發羨慕外面的生活。若是念善真與佛有緣,等他長大了再入佛門也不遠。如今到底還是個孩子,倒不如讓他過些普通人的日子,將來也多一個選擇。

到了寒山寺,石慧想了想還是用了折衷的法子。與寒山寺的大師商議,一個月半月留在寒山寺,半月回燕子塢。石慧每月都送香火錢,當初用的也是相師說念善不適合養在家中的理由。如今孩子大了,想要接回去住,寒山寺的大師也不覺得意外。

從寒山寺回來,石慧又讓人去姑蘇城尋牙婆買了幾個小丫頭回來,準備挑選兩個機靈的陪王語嫣玩耍。小語嫣太安靜,石慧倒是希望她活潑一點。

這等小事,石慧身邊的管事婆子和大丫頭就能辦好。只是當明月來報小語嫣挑選了兩個小丫頭,一個叫阿朱一個叫阿碧還是將她嚇了一跳。

石慧心念一動,令明月去檢查阿朱的肩膀,果然發現了阿朱肩膀上烙的段字。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世上有人為母則剛,有人卻能夠為了愛情,任意拋棄親生女兒。

本以為葉二娘給兒子燙上許多香疤已經算是毒辣,沒想到這阮星竹也不相上下。那麽小的粉粉嫩嫩的小女孩,烙鐵竟然也能夠下的去手。

在肩膀上烙上生父的姓氏,也真虧她做得出來。奴隸制的時候,權貴會在奴隸或是府上的馬匹上烙上這樣的印記。如今大約也就是朝廷欽犯和牲畜才會以烙鐵烙印吧?

阿朱比王語嫣大兩歲,阿碧比王語嫣大一歲。兩個孩子陪著王語嫣玩了一陣子,石慧便慢慢將她們的性格摸透了。阿碧雖然小些卻是溫柔穩重的性子,很能哄著王語嫣玩。

阿朱活潑一些,不過膽子也大些。雖然是讓她們陪著王語嫣玩,到底是以丫鬟的身份進來。阿朱卻很有主見,也喜歡給王語嫣做主。

石慧也分不清是因為知道劇情的緣故還是覺得阿朱僭越的緣故,便更喜歡阿碧一些。阿朱和阿碧雖是女孩子,卻頗為聰慧,於雜學之上很有些天分。

於是過了兩年,石慧便將阿碧收為義女,依舊與王語嫣一處讀書。阿朱卻被她送到了李青蘿身邊,做了李青蘿的半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