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清宮奇緣(番外)(第2/2頁)

鰲拜戰功彪炳,乃是滿清第一巴圖魯。至於襄親王這兩年在邊疆戰事雖然頗有建樹,然素來低調,他也只是聽家中長輩提過襄親王的劍法不錯,更多就不得而知了。

小皇帝聞言有些失望。

“自然是我阿瑪厲害了!”突然不遠處的假山中鉆出一個小腦袋,又很快縮了進去。

“皇上恕罪,那是府上的小格格。” 管事連忙解釋道,“主子一向寵愛小格格,便有些小頑皮。”

“無妨!”小皇帝點了點頭。

小皇帝曾經聽說過不少貴太妃的事情,聽得最多的就是這位貴太妃非常開明。當初十一皇姑尼楚賀公主的駙馬是貴太妃劃定了人選才讓公主自己挑選。到了他這位皇叔娶親,貴太妃更是連範圍都沒有圈定了。

石慧當初曾經有心讓博果爾娶一名漢女做福晉,然後來見太皇太後和先帝為了立蒙古皇後幾乎母子反目後便改變了主意。她想要促成滿漢聯姻是為了逐步打破兩族的隔離制度,可細想這樣與皇太後又有什麽不同呢?

只是沒想到石慧放手後,博果爾最後還是娶了一名漢女。博果爾認定了之後,貴太妃不僅沒有反對,而為他壓下了宗室的反對聲音。除卻取了一名漢人孤女為福晉,博果爾也沒有如其他貴族一樣三妻四妾。

在宗室和滿清大臣中,襄親王是個另類。襄親王現有一女一子,女兒已經六歲,兒子是出孝之後才有的,如今尚在繈褓之中。

對於博果爾的這種專情,皇帝其實不是很理解。自小,皇祖母就以父皇為情所困作為反面例子教導他。在玄燁心中,情是一種虛無縹緲卻無比累贅的東西。

不過襄親王只是皇叔,他作為君主沒有必要過問人家的家庭生活。且襄親王這樣的人用起來,反而是最讓人放心的。

小皇帝和康親王還沒有靠近,博果爾已經聽到了腳步聲,忙收了劍,丟給一旁的隨從,上前行禮:“奴才見過皇上!”

“皇叔快請免禮。”皇帝忙道。

博果爾目光落在皇帝掛在腰間的盤龍玉佩上,頓時了然:“外面天冷,還請皇上書房敘話。”

讓人請了康親王二堂用茶,博果爾親自帶著皇帝去了書房。他與順治的約定其實很簡單,順治將當年貴太妃交給他的勢力以及自己在暗處的勢力整合交給了博果爾,他日由博果爾交還親政的新君,以免輔政大臣做大制約新君。

這一趟,小皇帝不僅得到了先帝留給他的一些勢力,還得到了襄親王的擁護。當襄親王站出來之後,小皇帝就發現這位不顯山不露水的皇叔確實比康親王等人得用多了。

不過這種慢慢收回全力的速度,小皇帝並不是很滿意。最後他選擇了一擊即中,訓練了一批少年侍衛,表面上是練習摔跤,實際上卻是為了對付鰲拜。

然而鰲拜的厲害還是超過了皇帝的預料,幸好襄親王趕到相救,才止住狂暴的鰲拜。看到襄親王單手將鰲拜擊飛出去,小皇帝慶幸之余,又有些郁悶。

早知道皇叔那麽厲害,他為什麽要這麽辛苦訓練這些小侍衛啊!然而,完全沒有想到長相單薄的皇叔竟然武功那麽好啊。豈止是劍術,哪怕是赤手空拳,也根本不比鰲拜差啊。

鏟除鰲拜及其余黨之後,皇帝一點點開始將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成為了國家之主。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引發了朝廷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皇帝以“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率先起兵,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迅速攻占多省,襄親王博果爾帥兵平亂。

康熙十五年,三藩之亂平定,博果爾終於實現了他幼時想要成為大將軍王的夢想,然而回到京城卻主動上交兵權。此後,除有戰事並不輕易參與朝政之事,不涉黨爭。

皇帝有感於襄親王之忠心,信賴有加,卻不知道此乃貴太妃遺言。

博果爾是石慧一手撫養,知其在軍士上頗有幾分才華,而然卻不善權謀詭術。既然如此,便幹脆令博果爾做出淡泊名利之狀,保持低調神秘。如此,皇帝不會過度忌憚,而朝中大臣也不會輕易招惹。

博果爾對母親遺言奉若瑰寶,一生雖然戰功彪炳,然終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