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驅除韃虜(二十二)(第2/2頁)

張三豐對弟子素來愛護,自然不願如此。對於莫聲谷的選擇不僅沒有反對,張真人還頗為支持。笑言此乃為國為民之義舉,就算武當被牽連,那也是武當的榮幸。

而知道莫聲谷與石慧的約定後,其余六俠果然不願莫聲谷一人下山。除卻傷勢沒有痊愈的俞岱巖,唯有宋遠橋留在武當伺候師父,打理武當內外。其余俞蓮舟、張松溪、張翠山和殷梨亭四位師兄都與莫聲谷一起下山加入了啟明軍。

武當五俠都是文武雙全之輩,俞蓮舟和莫勝谷如今已經是啟明軍十大將軍之二,殷梨亭則為莫勝谷副將,師兄弟二人性格互補,配合無間。張松溪精通謀略之術,做了石慧身邊的軍師,張翠山則與劉基一同處置政事。

隨著明教聲勢壯大,地盤擴大,主政官員缺失厲害。張翠山雖然更想與師兄弟同場殺敵,也只得勉為其難。只是就任前卻先定下約定,他日抗元大業成功,他就可功成身退。

年初的戰役,殷梨亭為師弟莫聲谷擋箭受了重傷,消息傳回武當,令張真人和宋遠橋、俞岱巖頗為擔心。經過這幾年的修養,俞岱巖的武功已經恢復了七八成,內力也比受傷前深厚了。

看到幾位師兄弟為了自己下山,自己卻還在武當山,俞岱巖無論如何都不肯留在武當,要求下山與幾位師兄弟並肩作戰。

張三豐年事已高,武當七俠自不可能七兄弟一同下山。宋遠橋要留在武當,卻又覺得自己留在武當,師弟們在山下拼命,總是放不下。恰好自己的兒子宋青書已經滿十五,可以下山歷練,便讓宋青書隨俞岱巖一起下山了。

宋青書是武當三代弟子中第一人,雖然才十五,卻是武當年輕弟子中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啟明軍中遇到了比自己小的石殷離、韓昭、楊不悔、周芷若幾個女孩子,武功竟然絲毫不弱於自己,很快就收起了身上的傲氣。

年輕人有些傲氣是正常的,難得宋青書能夠迅速調整心態。石慧對他頗為賞識,將他留在身邊,還專門傳授了他一門劍法,將搖光劍贈之。

倚天劍和屠龍刀斷掉以後,倚天劍重鑄送回了峨眉。屠龍刀卻加入精金,鑄成了北鬥七劍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

七星鑄成之初,天樞和天璇、天璣就被送給了殷離、小昭和楊不悔,周芷若和韓林兒入門則得到了天權、玉衡。兩年前,白垣之子華山派掌門白一凡率領華山高手投身啟明軍,石慧將開陽劍和《九陰真經》的劍法、內功以及療傷心法相贈。

七星劍的主人最年長的白一凡也不過二十五,余下六人都是十幾歲的少年人,然而七人不是石慧親傳弟子,就是親自指點過武功劍法。七人雖然年少,但是武功卻已經是同輩之中的佼佼者。於是,啟明七星之名也隨之傳開。

見胡青牛的聲音終於輕了下來,宋青書才放下茶盞道:“胡先生何必如此生氣,若是不願大可去襄陽,當面與明王說清楚。”

啟明軍相繼攻下四省,下一步就是富饒的江浙行省。自從啟明軍拿下河南江北行省和江西行省,從海上包圍,已經徹底切斷了江浙行省與朝廷的聯絡。

一旦拿下江浙行省,啟明軍就會建國,正式以王師之名,劍指中書省。宋青書在石慧左右,自然知道啟明軍已經定國號為明。他不是明教弟子,便以明王稱呼。

胡青牛瞪了他一眼,不說話。宋青書這次過來,是受命來探望蝶谷養傷的將士,順便傳達命令,讓胡青牛準備輸送更多急救員和成品傷藥。

發牢騷歸發牢騷,胡青牛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雖然嫌棄麻煩,然而啟明軍攻打江浙行省在即,這件事怎麽都要做的。

宋青書上次見胡青牛還是三四年前,胡青牛去武當為他三師叔治傷,倒也知道這位神醫的脾氣。被他瞪一眼也不生氣,若是他真不高興,只怕回去還要被父親和師叔們罵。誰讓胡青牛治好了他三師叔呢!

何況,對於這次進攻江浙行省,宋青書可是非常激動。自年前拿下江西行省,石慧便下令休整,以防禦為主,這大半年都是訓練新兵和防禦戰。宋青書進入啟明軍之後,還沒有參與過什麽大戰。

這次進攻江浙行省,他已經得了允許,可以隨二師叔俞蓮舟的軍團出戰,還因和三師叔刺殺蒙古一名萬戶的功績,得了副先鋒官的軍職。對於宋青書這樣的少年人,對於戰場殺敵有一種天然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