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皇親國戚(十四)(第2/2頁)

“那我們要做什麽?”徐楷士問道。

“自然是治理水患!”石慧讓人搬出一個箱子,“這裏是歷朝歷代黃河泛濫的記錄,還有一些治理黃河的經驗。我為你尋了幾個善於治水之人,你若閑暇就帶人好生研究一下。”

“母親是要我去治水?”

“皇上不是忌憚徐家麽?那就讓徐家的威望到一個他莫可奈何的位置。”石慧冷嗤道。

“可娘不是一直擔心徐家功高蓋主嗎?”

“故此,你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推動內閣改制,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天下沒有文人能夠拒絕這個誘惑。到時,皇帝要對付的就不再是一個徐家而是整個士族。”

先帝性格溫順善於納諫,就有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苗頭。可到了當今性獨,又收回了許多帝王權利。石慧想做的就是架空皇帝的部分職權,建立一個內閣占據主導,類似於君主立憲的制度。如此不必廢除太後唯一的兒子,也能夠讓皇帝不在掌控一切,掌握徐家的命脈。

半君主制度還有個好處就是國家對於君主的賢明依賴程度降低。而內閣制定內閣大臣在任的年限,就可以降低個人對朝廷的影響。如此可以降低昏君和奸臣對整個國家的危害。到時候,他們還可以趁勢將前朝後後宮撕裂開來,最大程度降低外戚對朝政的影響力。

這樣可以削弱旁人對徐家外戚的印象,又限制了朝氏對前朝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限制皇帝將國家爵位當做私器隨意賞賜,將個人喜好參雜在對朝事的處理中。

不過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能夠被人找出漏洞。凡事涉及改革都需謹慎穩重,否則很容易被人找到攻擊的弱點。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讓士卒意識道皇帝沒有他們認為的賢明,大家需要做些什麽來改變。

“此事可成?”

“事情未做,你如何知曉成與不成?你不去做,那就永遠成不了。”

“兒子明白了。”徐楷士赧然道。

“無需想太遠,如今當務之急只要理清楚治水之事。你不善此事,沒有經驗,要做的就是熟悉起來,不要被人別人誤導,能夠自己分析利弊。至於治水的具體操作還當交給工部真正善於水利的大臣,不必凡事自己打頭。”

“兒子記住了!”徐楷士回了書房,將得到的資料先細細看一遍。

午後宮裏來人,說太後請老夫人明日入宮。想到那日與皇帝鬧了一場,沒有理會太後召見便回了府,石慧就應了傳旨的宮人。

太後曉得老夫人要進宮,樂得抱著大孫子親了兩下:“照兒果然是哀家的福寶。那朝亦武一倒黴,阿娘都不生哀家的氣了。”

“依著臣妾看,老夫人前幾日不願進宮,定然不是與太後生氣。老夫人最疼太後了,怕是身子不適又不願母後擔心才不願進宮。太後尚且為了表弟的事急病了,老夫人這般年紀親眼看著表弟滿身傷被送回家,豈非更傷心難過。”王貴妃笑著安慰道。

太後心中一寬,道:“你是個聰明孩子,也不枉哀家疼了你一回。”

朝氏求情,皇帝就寬恕了重傷侄兒的朝亦武,太後確實生氣。她不想和兒子吵架,特意召了朝氏尋由頭訓了一頓,沒想到皇帝竟然為了朝氏頂撞她這個母親,太後才氣得躺了兩日。王貴妃顧慮她與皇帝的面子,只說她擔心侄兒的傷勢病倒,豈非是玲瓏心思。

“是臣妾得蒙母後憐惜,護我與照兒周全。”王貴妃望著坐在太後懷裏的兒子,柔聲道。

“阿娘常與我說,皇帝是哀家世上最親之人。可是皇帝大了,兒大不由娘,這天底下最想著哀家的始終是阿娘。哀家身為太後,什麽榮華富貴都有了,可身邊真心的卻不多。娘與哥哥都是血脈至親,除了他們,也唯有你最貼心了。”

太後想了想又忽然嘆道,“皇帝怪哀家偏袒娘家,可他也不想想若非他是哀家的兒子,當年徐家何必豁出去助他。如今皇帝大了要親政,要權利,哥哥也不曾眷戀過手上的權勢。可是皇帝這次實在是傷透了哀家和老夫人的心啊!”

王貴妃心下認同,皇帝與徐家之間的糾葛在京中不是什麽秘密。早年徐家確實有些恃寵而驕得意忘形,可這兩年為了皇帝真是一路退讓。

徐家人丁單薄,唯有一個徐耀祖也不是做權臣的料。過幾年徐丞相退下來,徐家哪裏還會對皇帝有什麽危險,偏偏這樣皇帝也不肯給母族幾分顏面。

想到皇帝如此涼薄,王貴妃越發慶幸自己早早做了選擇,如今只盼著太後身體康健,日後照兒長大,他們母子出宮建府,那才是海闊天空憑魚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