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風起稻香(二十三)(第3/4頁)

李倓對李隆基充滿了仇恨,對於旁人不敬君王,也不覺得被冒犯,只關注這地圖道:“世界真的那麽大?”

“自然!李公子若是不信,大可讓人去核查,那無盡之海也就罷了,可是自西而行一路皆是陸地,尋幾個高手去,兩三年也能走個來回。”

到底年輕,李倓的心有些慌亂,卻竭力不願意在石慧面前表現出來,帶著幾分突兀問道:“夫人看如何才算是德才皆備?”

“不同的位子對於德才標準也是不同,比如我要為孩子們選一個老師,我希望這個人有教導人的才能,有為人師的德行。可是對於君主而言這個要求就不同。”石慧頓了頓道,“君主之才在於對內能安,對外能強。德在於愛惜百姓,私德反而其次。太宗皇帝私德為人詬病,然他卻建立起了大唐的風骨和驕傲,也能夠重視百姓,故此他是算不得君子卻算得有德之君。我聽聞章懷太子素有賢明,為太子時為人稱贊,可他卻不是一個有才德的君王,因為空有其德,而無手段。”

“難道皇帝不應該是君子嗎?”

“一個端方君子可以成為公正賢明的大臣,卻做不得君主。君主只要風骨具在,手段反而不需要一味君子。”

“君主的風骨是什麽?”

“陳湯曾奏漢武帝: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就是許多人對君王風骨的期待,不過在我看來這還不夠。”石慧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才是君王的風骨。你的祖父早年也算勤政勉強算的明君,可惜那點才智都用在內鬥上了。當年反武皇,對付韋後母女,太平公主,手段堪稱雷厲風行,可是對外嘛~”

李隆基早年對外也並非沒有一點用處,可這幾年耽於逸樂,對於朝務並不上心。

李倓心口一痛,臉色煞白。是呀,他的祖父當年對付武皇、對付韋後母女、太平公主何等雷厲風行,可如今呢?為了平息與吐蕃的戰火,將他的姐姐送去和親。和親後又不用心維護,將她姐姐一番苦心毀於一旦,還賠上了姐姐一條性命。

既然不需要和親,為什麽要將一個個公主送去和親?金城姑姑、姐姐,皇祖父在長安犬馬聲色,卻將一個個如花少女送去那苦寒之地一一葬送。本是至親,他們卻都不在乎,完全不在乎……

“你們李家的天下哪裏需要旁人造反,只怕遲早毀在自己人手裏。從一開始李家內部的廝殺就比任何外族、反賊來的兇殘。”石慧嗤笑道,“小公子與其防備江湖,不妨先梳理梳理你們皇室吧!”

李世民是個還算稱職的君主,然不得不說玄武門事變為大唐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在李唐王朝,占弟媳、奪父妾、搶兒媳竟然屢屢上演,父殺子、母殺子、妻女毒殺丈夫(父親),全無絲毫血親之情。為了一個皇位,他們幾近於瘋狂的誅殺每一個競爭者。

李倓抓著桌角,默然不語。

“在下往長安不過數日,都已經聽說了東宮內部之爭了。如今皇帝寵幸楊貴妃,太子之位尚且岌岌可危,他的妻兒卻已經早早開始鬥起來了,豈非極有趣?小公子,我奉勸你一句,若真有那青雲志,千萬不要小瞧了女人,妻子一個就夠了。只有一位妻子她才能與齊心,若是多了,她的心思都去爭寵了,別給你拖後腿就差不離了。看看你祖父、你父親的後宮,當引以為鑒了。”

李倓口中發苦,他自來不敢小看女子,遠的武皇、太平公主、韋後母女,近的楊貴妃、父王的張良娣,哪一個是省油的燈?

在旁的世界,石慧所知的唐肅宗之子李倓是個極有才華的人,有領兵之帥才,為人正直。這個世界的李倓還多了一個暗地裏的身份九天之一。這個身份讓石慧明白,這個世界的李倓並沒有她所知的那個李倓那麽“白”。

一個有“黑暗”一面的李倓,石慧非常想知道,他的“白面”是否也存在。若是他已經有領兵之才,有撥亂反正之心,加上有了城府,許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也難說。

不過石慧也沒有貿然做什麽,畢竟如今的李倓還年輕,她看到了李倓的野心和黑暗面,卻不曾見過的“白”的一面。過往的經驗可作為參考,可她從來不會作為依據去判斷一個不過相似的人。

送走李倓後,石慧並沒有繼續停留在長安,而是帶著孩子們去了雁門關,見識了雄關險峻,又轉道洛陽。洛陽牡丹聞名天下,洛陽的牡丹盛會,石慧曾經見過許多次。

對於賞花,不管是莫雨還是毛毛都不是很感興趣。不過兩個小家夥還是很孝順的,知道石慧想看花會,還是陪著她去看了牡丹。如此姹紫嫣紅的美景,卻也難逃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